末代皇帝溥仪怎么样?

2023-03-19 16:27 百科科普内容 fufang419

人来到世间,降生的家庭不能选择,所以从溥仪幼年坐上龙椅的那一刻起,人们都是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他。虽说是未代皇帝,但还是人。3岁孩子,正是玩耍、游戏、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却被套上了沉重的世俗锁链,应当说是不幸的。

仅当了三年木偶皇帝的溥仪,随着辛亥辛命的成功,便被太监从龙椅上抱了下来。退位时,溥仪才6岁。

1212年退位后的溥仪,仍暂居紫禁城。民国政府承诺每年支付清室生活费400万两银元,相比前朝皇帝的下场,他是幸运的。

溥仪虽然不是大清国皇帝了,但在那帮死心踏地做奴才的大臣们拥戴下,仍然是紫禁城里的小皇帝。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骑自行车、拍照、剪辫子,什么时兴玩什么,可以说溥仪思想是跟得上时代节拍的。但他骨子里的皇权至上的优越意识,在身边这帮大臣们熏染下,更加坚定。其中他的师傅陈宝琛,对他的影响最大。在溥仪被驱除出紫禁城时,对着陈宝琛大哭“无颜见祖宗”时,他安慰道:‘’皇上年纪尚轻,且博学多识,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正是陈宝琛等人的不断教化,溥仪复辟皇权的野心开始膨胀。

如果说溥仪以前在宫里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那么搬到静园时的溥仪已经是具备独立思维的少年。在天津期间,依靠变卖从宫里裹挟出来的大包小箱的文物古董,溥仪仍旧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而底层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在做什么,他不能不知道。因为,为了显示尊贵的身份,他买了汽车,经常拉着皇后等人穿街过巷,眼前所见是抹杀不掉的,所以此时的傅仪完全是腐朽思想包装出来的怪兽。当他得知遵化祖陵被军阀孙殿英掘开后,复辟之心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而此时,日本占领下的东北正需要这么一个有特殊身份的去作傀儡替其管理江山。

因此,溥仪是心甘情愿去做"满奸"的。说汉奸的化,他就应当枪毙。还是"满奸"比较适合他的特殊身份。

满州建国大会

用溥仪后来的话说,满州国就是一种罪恶的存在。唯日本之命是从,出卖国家资源,围剿捕杀反满抗日志士,出动皇协军配合日冠入关作战等,坏事没少干。

当时的溥仪完全失去了中国人的定位。也可以这样认为,他压根就没有把自己当做中国人。川岛芳子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前辈告诉我,我们不是中国人,但是中国人的主子,"所以溥仪在听完裕仁的终战广播后,马上站起身来,当着众多日本人的面,冲着东方跪下,一边磕头,一边自掴其面,念念有词喊道:"我对不起天皇,我满洲国没能帮助你太平洋圣战,事已至此,这是我的罪孽,我真是无能为力呀!"

在被苏军扣押期间,溥仪多次申请留在苏维。不想回来的理由,就是怕死,但这话说不出口,于是他说自己不是中国人,是满州人。最终在1950年被引渡回国,被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经过将近10年的学习和思想改造后,溥仪深刻认识到之前自己犯下的罪行有多么严重。并从内心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满州人,而是全新的中国人,是党和政府及时地挽救了自己,并表示愿为社会主义贡献绵薄之力。于1959年被特赦出狱。

特赦后的溥仪,党和政府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给他安排了工作,还为他物色了同族妻子,组成新家。

1960年3月的一天,溥仪领到了他作为自食其力的共和国公民的60块钱的工资。60块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什么概念呢?当时10块钱能够买将近80斤的大米,猪肉是6毛6一斤。

溥仪的一生可谓不平常:皇帝一“亡国之君"一民国乱世忙于复辟一流亡一死心踏地当‘’满奸"一建国后接受改造,最后回到原点,成为公民。

对于这位末代皇帝,谈评价,只能说他的过,出卖民族利益,认贼作父。除此,还真没有什么能拿得上台面的东西。如果有,只能是他从一个皇帝被改造成为共和国的普通公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


个人认为,溥仪的下场要好于很多的亡国之君。清朝灭亡,溥仪退位,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得中华民族向民主富强的时代发展。

溥仪从幼小登基到退位再到当上伪满洲的皇帝,算是过足了皇帝瘾,但是,始终是傀儡,有名无实,即使他有重建清帝国的愿望也是难以实现的。

他作伪满洲皇帝这一段是极不光彩,造成国家领土不完整,人民沦为亡国奴,二等国民,日本人借此毫无顾忌地占领了中国领土,为以后的全面侵略打下基础。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还是给了溥仪改过自新的机会,帮助他改造,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从他的自传来看,他是很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的过失。

从皇帝到公民,溥仪的一生充满传奇,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也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过客。


在清末、民国的历史中,溥仪给世人的印象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傀儡与囚徒,命运悲剧,没有能力,看不清时代的剧变。

我认为,他的一生都是充满了无奈。无奈的当上皇帝,无奈的退位,无奈的当上傀儡,无奈的坐牢。好在最后可以享受到正常人的生活。

其本人本性并不坏,其能力也很有限,所处的各个阶段环境也很特殊。历史就是把这样一个人推到的路口。

溥仪虽然长在幽暗的深宫,在太监与妇人的围绕下长大,但他的真实面目却并不像他的外面那样羸弱不堪,拨开历史的烟雾,真实的溥仪不仅智商情商极高,极善施展权谋,而且他的忍耐力、生存的韧性、自新能力也非一般人可比。

袁世凯逼迫清廷退位时,溥仪还小,只是任由历史摆布的少不更事的傀儡,但自从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已经长大的溥仪其实很有野心,心中始终装着复辟的幻想,为此,他没少跟京城中的各路军阀打交道,只是这些军阀都非善类,最后这些交道都成了并不成功的互相利用。

秘密潜回东北,建立伪满洲,是溥仪实现野心的重要跳板,那一时期,他对日本人的利用远远大于日本人对他的控制,但被俘之后,溥仪却利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局势以及自己极具智谋的辩才,一定程度上将自己洗白了,主动卖国当汉奸变成了被迫当伪满洲国皇帝。

东京审判是溥仪面临的一次生死大考,为了洗脱自己的关键罪责,让日本人罪上加罪,溥仪破记录地出庭八天时间,面对关东军战犯以及日方辩护律师的狡辩、挖坑,溥仪不仅气场强大,而且滴水不漏,最后自己不仅成功上岸,而且让关东军战犯绝望地低下了罪恶的头颅。

但从东京审判的法庭上下来,溥仪疑惧的心理并没有缓解多少,尤其是刚被关进抚顺战犯管理所时,他一度认为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处决。

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一开始,因为恐惧,溥仪实质上还是老样子,一味地狡辩,挖空心思地想脱罪,但当他感受到新世界对他确实是宽待的之后,他便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崭新的人。

从这个角度看,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努力改造自己,不仅是为了活下去,更多的,他是被感化了。

而像溥仪这样的人一旦被彻底感化,被改造成一个崭新的人,他的高智商高情商会让他活得很舒展、很自由、很轻松。

在回北京的火车上,溥仪看到了女教师为救自己的学生搭车去沈阳,这让他发出了“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感慨。

到北京,溥仪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同辈人个个都有自己的光彩,年轻一辈个个都有自己的前途。

在北京,溥仪第一次看到了天安门广场那些伟大壮观的建筑;在北京,溥仪第一次进理发店理了头发;在北京,溥仪第一次坐上了公交车,学会了给人让座,只是第一次让座他把座位让给售票员,闹出了一个温暖的笑话——

再次走进紫禁城,见到原先的衰败、陈旧被焕然一新取代,许多珍贵的文物被收购回来,溥仪感慨万千。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每天劳作半天,学习半天;1960年11月26日,溥仪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1961年3月,溥仪正式进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

正是因为拥有这样崭新、朴素、自由、充满阳光的新世界,晚年的溥仪才会留下许多让人觉得很舒服、很有水平的话语、生活片段——

1963年,溥仪、杜聿明、沈醉、宋希濂、王耀武等人去南方参观学习,一行人先到南京,参观了中山陵、明孝陵,之后去了太湖。

在太湖边上,溥仪发现了一块乾隆皇帝的“御碑”。

书法、文物鉴赏都有一定水平的溥仪,确认这是“祖碑”无疑后,显得很有兴趣。陪同游览负责讲解的吴钟琪先生见状,便向溥仪讲起了乾隆下江南的旧事,谁知道溥仪听着听着,竟泪眼涟涟,抚碑哭泣起来。

吴钟琪问溥仪,是不是睹旧物想到了什么伤心事?

这时候,溥仪破涕为笑,他摆摆手说,看到这块乾隆御碑,我心情很激动。我的祖先以封建皇帝的身份巡游江南,没想到,我可以作为新中国的公民畅游江南,多么有意义啊!过去都说乾隆下江南是人间的壮举,可他游玩的时候,身边跟着一大群护卫,一点自由都没有,哪有我们今天玩的这样痛快啊!我觉得作为一个自由的新中国公民,比做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好多了,也幸福得多。

睹旧物,说新话,而且说得很有水平,这不是溥仪在刻意地恭维迎合颂扬,沐浴在那样一个阳光普照的新世界,这是他的心里话。


末代皇帝溥仪,他还幸运的也是很憋屈的一位皇帝因为是末代皇帝没有没有被杀死他是幸运的,还能够活到老。竟然被妃子给离婚,后来被皇后带了绿帽子。这是憋屈的。溥仪在刚会走路的时候成了大清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小时候在太监诱导下,做了很多错的事情,溥仪对太监们很是痛恨,最后将他们赶出了皇宫。也许是这个原因溥仪对后宫比较清冷,到后来才有了和他离婚还带了绿帽子。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溥仪小的时候到了九岁还没有断奶,这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真的娇贵,还是因为他是皇帝?其实真的原因让人很吃惊。其实并不是娇贵,由于溥仪登位的时候年纪太小,大清内忧外患,紫禁城的宫女太监也不是很规矩了,可以说是最规矩的了。

有一次,小皇帝去奶娘那里进食,小皇帝正吃着高兴,一个小太监跑了进来,对小皇帝说“哎呦,我的小祖宗,都这么大了还吃奶,外边都出大事了,小皇帝不懂事,可是也知道从小就该断奶了,皇帝立马就生气了,把太监拖出去狠狠地揍了一顿,后来将这个太监给赶出了皇宫。

自己没有断奶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有人性,奶娘是他最亲的人,溥仪才感觉自己有人性,从奶娘走了以后,皇帝溥仪从此找不到童真的自己,自己为什么还活着,是因为还有许多人需要这个傀儡罢了。溥仪的一生也算是传奇的一生,总共三次登基做皇帝,还当过俘虏,最后便成了一个普通公民。

溥仪结婚后和皇后、淑妃的之间处的开始可以的;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下令赶出了皇宫,被赶出皇宫后,和淑妃文的关系不是很好冷淡了很多,而且两人的思想观念也不一样,皇后在暗中一直挑拨离间,最后淑妃和溥仪离婚,看看中国的历史。

没有一个妃子敢这样做的,淑妃是第一个。让溥仪当时很没有面子。溥仪在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的说服下,去了东北做了满洲国的皇帝,皇帝到了东北后才知道,日本人根本不是想帮溥仪恢复大清,而是在利用溥仪的位置,才能更好控制东北这个地区。他当的这个“皇帝”,就是一个虚设,什么都要听日本人的安排,在这种会安静下,想跑又跑不了,在这个时候,皇后也想着逃出东北,不让日本人呼来喝去。

最后也没有成功。因皇后把淑妃给挤走了,溥仪开始也不怎么喜欢皇后,最终发生了皇后和侍卫有染的事情,溥仪非常气愤;皇后也被溥仪打进了冷宫,即使是这样,也改不了皇帝被戴绿帽的事实。在后来,日本投降,满洲国也跟灭亡,溥仪在逃跑的过程中被苏军抓住,被带到了西伯利亚,到1950年送回中国,后来又在抚顺战犯管理里进行改造。1959年,这位末代皇帝被人民政府放了出来。

在67年因病去世。随着他的死,他自己的陵墓没有建好,现在已经新时期了,政府不准许他葬进皇陵。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溥仪的遗体进行了火化。对于骨灰政府也没有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有什么特别的对待,溥仪拥有基本公民权,还是有些关照的。

最后经过他家人同意,骨灰后来葬在了万宝山,那个地方是国家领导人专用的地方。他的骨灰最后还是动了地方,最后到了西陵,张世义在1994年修建的华龙盛京陵园,为了让人都知道,他把溥仪给葬在了这里。最后末代皇帝也就长此睡在这里。


末代皇帝溥仪怎么样?晚年仍有女人想攀龙附凤、主动求爱

众所周知,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是十分动荡不安的,那么,末代皇帝溥仪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溥仪剧照

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虽然已经不再是皇帝了,但是溥仪仍然暂时居住在紫禁城内,身边仍然有很多宫女、太监伺候。

此时的溥仪还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民国政府每月都会提供溥仪生活费。在这段日子里,溥仪开始读书。

1917年,张勋来到紫禁城支持溥仪复辟,溥仪再次坐上了皇位。后来,复辟失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

庄士敦和溥仪

之后,溥仪认识了来自英国的庄士敦。庄士敦担任溥仪的老师,教授溥仪地理、数学、英语、天文。在庄士敦的教育下,溥仪开始慢慢认清现实形势。

溥仪在老师庄士敦的影响下,对西方国家抱有好感。溥仪开始穿西服,剪辫子,学习西方的礼仪。溥仪认识到,自己在中国并不安全,他甚至想离开紫禁城,去外国留学。但是很显然,溥仪没有如愿。

1924年,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溥仪随后逃入日本公使馆,跟着日本人来到天津。在天津的溥仪开始频繁出入交际场所,他十分迫切地想要得到一方势力的保护和支持。

溥仪

在天津的租界里,溥仪受到了其他外国人的尊重。那些外国人甚至还称他为皇帝,溥仪也积极想要和他们接触。在这段时间内,虽然溥仪结识了很多人,但是那些人没有一个想要真正庇护溥仪,那些外国人只是想要在需要的时候利用溥仪的身份而已,溥仪受到打击。

这时,日本人来游说溥仪,表示能够庇护溥仪。日本人还提出建立新的国家,并让溥仪担任皇帝。溥仪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日本人,即刻前往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为了分裂中国,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再次当上傀儡皇帝。在这段时间内,溥仪才认清日本人的真实面目,想要计划逃离伪满洲国。但是此时的溥仪早已被人监视,无法逃出。

溥仪

溥仪就这样,一直在伪满洲国境内被日本人监视、控制。直到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伪满洲国才倒台,溥仪宣布再次退位,随后被苏联人带回苏联,作为战犯关押在特别监狱。

溥仪虽然在监狱中,但是还是收到了特别优待。溥仪甚至多次表示不想回国。1950年时,溥仪和其他伪满洲国的战犯被带回中国,溥仪开始了三年的改造。

回到中国后,溥仪认真改造、积极劳动,并且开始撰写前半生的回忆录。直到1959年,溥仪被特赦,成为一名普通中国公民。

溥仪

溥仪随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开始上班,过起普通人的生活。

在此期间,溥仪正值单身,溥仪的七叔希望溥仪能够再次结婚,于是给溥仪介绍了一位漂亮的张小姐。张小姐十分时髦,热情主动邀请溥仪一起跳舞。当溥仪得知这位张小姐的父亲是醇亲王府曾经的仆人时,果断结束来往。

除了张小姐,还有很多皇宫的曾经的仆人以及溥仪从前的随从想要把女儿嫁给溥仪,但是溥仪全部拒绝了。溥仪表示:“他们要嫁的是从前那个皇帝,而我现在已经是普通百姓了。”

溥仪

1962年,溥仪认识了一位女护士,叫做李淑贤,两人相爱结婚。溥仪曾回忆,自己和李淑贤在一起的时候才体会到什么是爱情,从前的自己都不懂得爱情。据知情人回忆,溥仪十分依恋李淑贤。虽然两人年纪已大,没有孕育子女,但还是十分恩爱。

1967年,溥仪去世,动荡一生的溥仪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