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人际交往能力)

2023-03-28 2:27 百科科普内容 fufang419

在平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问题让家长困惑不知所措。

比如:孩子很聪明,但有时却又显得比较独特,生活中总是会爱发脾气、爱哭、爱闹,在小小的团体显得孤僻;因为总是爱惹到别人,招来他人的不喜欢;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总是分散,不能够很好的集中精神等。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或许是「触觉失调」了。

人类的感官中,触觉系统是人体分布范围最大的感觉系统,通过触觉,我们能够判断事物的软硬、冷热、粗糙滑顺。

人类在胚胎期,有三层结构,最外层日后发展成皮肤及神经系。因此人类的触觉和神经体系是相关的,触感便是神经组织最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辨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及情绪的好坏。

触觉功能不佳的孩子最常见的表现是:

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粘人、爱哭、怕生、胆小、孤僻、坏脾气、固执、挑食、偏食、咬人等,这些进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而触觉过度敏感的幼儿:通常反应较快,IQ也较高,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计划加以协助。

所以,非常值得家长们关注的一点就是——触觉功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

想象一个场景:

一个孩子特别怕别人靠近他、碰他,或者动不动“坏脾气”就上头,请问这种类型的孩子在社交场合可以轻松自如吗?会有自信吗?能顺利认识到新朋友吗?能体验到社交带来的快乐吗?

那么,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正向的、积极的感觉情绪,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如何通过游戏训练改变孩子的触觉接收器和处理器,引导孩子的触觉发展得更好。

1沙土游戏

运用玩沙、玩泥土的游戏,对孩子进行触觉刺激的训练。对触觉过于敏感或迟钝的孩子情绪稳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孩子在沙土中尽情游戏,使孩子的全身都可以接触到泥土或沙土。

可以在纸上画出城堡雏形,涂上白胶,洒上沙子,使沙子和白胶充分结合,待胶水晾干后,弹掉多余沙子即可。

也可以利用厨房中的搓丝板进行触觉训练,准备材料沙子、色粉笔、搓丝板。把彩色粉笔在搓丝板上搓一搓,产生细末,然后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使其染色。孩子们可以借助纸片等来铲起彩沙,来作画。

*温馨提示:喜欢户外玩的孩子,可以在沙地、泥浆、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戏,这对孩子的触觉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家长不要怕脏,反而要鼓励孩子玩,要与孩子一起玩,以激发孩子的热情。

2铃铛不响起

备一根长木棍,同样将铃铛系在木棍上,再将木棍放在两把椅子上,让孩子爬过去,也不能碰着铃铛。

最后在地上再设置一个障碍,要像走独木桥一样穿过去,多放几个铃铛,规则还是不能碰着它们。看孩子成功的完成任务到底要用多长时间?

3感官游戏袋

准备保鲜密封袋,洗发水或者沐浴露,婴儿油,填充材料,胶布等。

填充材料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玩法。

在密封袋里装鲜花,用胶带贴在玻璃窗上,让孩子移动花朵,可以将相同种类的配对,也可以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密封袋里装紫色及绿色两种颜色的纽扣,用马克笔在袋子表面写上颜色,然后让孩子进行颜色的分类。

▼点击视频观看训练示范

4手脚作画

手指作画

只需要在手指上涂上薄薄一层颜料,然后拓印。再用颜色笔加上几条线,就大功告成一幅用手指做的画。

手掌作画

准备材料彩笔及画纸,首先把手放在纸上,按照手掌的轮廓画出手掌的模型,再根据孩子的现象力画出相应的图形及填色。

脚掌作画

有空间的话可以尝试让孩子用脚掌作画,准备材料是泡泡包装纸、颜料、一些旧报纸或者是旧布料,在孩子的脚上套上泡泡包装纸,用脚掌蘸染颜料,在旧报纸及旧布料上作画。

5地毯翻滚

把胶带反面朝里缠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尽情的在地上翻滚,把地上的小毛球之类的小物件粘起来。

6羊角球

让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羊角,尽量用力把球坐扁,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带动羊角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


对于如何培养、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大家分享。

不要随便给孩子的交往能力下定义。

当孩子处于一个陌生或者不熟悉的人际环境中,出现害怕和害羞是正常的反应。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的这种反应归为“内向”或者“不善交流”的行列。尤其当串门,走亲访友,见到许久不见的亲人,总会让孩子给长辈问候,但是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亲人,自然产生的抵触或者不安全的情感家长是应该理解、接纳的。可以提前告诉孩子一会儿会见谁,应该怎么称呼等等。给孩子一个心里准备的时间,让孩子可以从容面对。

越是人多热闹的场合,家长越要忌讳过于谦逊或者贬低、吹嘘孩子;实事求是的叙述孩子,给孩子留有自我的空间。也要告诉孩子,一定要礼貌待人,在礼貌的基础上,可以有自我选择与发挥的余地。他可以选择继续交流或者自行玩耍,不必强求孩子做什么。

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多交往。

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可以快速的和同龄孩子玩到一起的。当大人们聚会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给身边的孩子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自由的交往。孩子们往往很快就会找到共同话题,能很快玩成一片。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和朋友讨论自家的孩子,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看到孩子落单,可以适当帮助落单的孩子融入集体,但最好是由孩子里面较活泼的一个来邀请而不是家长硬往里面推。孩子们之间如果不慎起来冲突,在他们能解决的情况下,家长没有必要参与其中,如果的确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最好间接的引导而不要直接去参与。渐渐的孩子就可以感受到交往的乐趣,也愿意主动与别人交流沟通。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

鼓励孩子走出去,多和其他人接触交往。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看看花开花落,多带孩子参与小朋友之间的游戏。只要多带孩子一起去发现生活中幸福美好的一面,孩子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眼界也会变得宽阔,心灵也能得到陶冶。培养、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长是孩子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家长只要心怀美好,孩子就会盛开心灵之花,家长与人交流落落大方,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点明六亿心灯,幸福三亿家庭!

一心明家庭教育:国内经验丰富的互联网家庭教育服务平台!


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所必修之课,一个无法适应社会交际的孩子,终将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其实家长只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中一些细节,如自信、微笑、交友、自我表达等等就可以让孩子社交能力,慢慢提升。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尊重孩子的朋友: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善于观察,了解孩子身边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并且尊重孩子的这些朋友,否则孩子在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自尊心就会受创,内心就会叛逆。加入家长尊重孩子朋友,那么孩子在朋友面前也是相当自信的,也会被朋友认可,更好的与朋友和睦相处。

帮助孩子融入社会:有些孩子在自己家人、朋友面前还能侃侃而谈,但是到了公众场合,社会大环境下就很难组织语言,很难启齿,因为孩子害怕面对陌生环境,不敢表现自己。此时家长要站出来鼓励孩子勇敢表现自我,慢慢引导孩子融入新环境,让孩子敢于与陌生人交流、敢于在陌生环境自信大胆的展示自己。

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首先,作为家长自己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榜样,比如见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并且嘱咐孩子见到长辈要尊称,不能在背后谈论别人是非,吃饭时注意餐桌礼仪等。孩子潜移默化在家长带领下,就变得彬彬有礼,懂礼貌。这样的孩子是大家喜欢的好孩子,才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让孩子学会微笑:微笑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表达自己心情、表达善意、表达友好的最直接方式,是人际关系最简洁的良药,有微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别人就能从你的微笑中读懂你的善意,就会敞开心扉与你相处。

让孩子懂得倾听的重要:与人成功交流的一半来源于用心去倾听对方的讲话,赢得对方良好印象,如果倾听过程漫不经心,那么讲话者又如何有心情在继续与你交流呢?不懂得倾听的人,就不会有人乐于想他倾诉,也就不会有朋友。


与人相处能力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能。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身处关系之中。经营自己的人生其实就是以经营关系。想要家庭幸福,就要经营好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想要婚姻幸福,就要经营好夫妻关系,想要学习好,也得先经营好和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想要工作好,就得经营好和上级同事之间的关系……。

1、情绪稳定。谁都不喜欢和一个脾气暴躁,情绪波动大的人相处

2、同理心。遇到任何冲突,解决的方法首先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要能够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积极乐观。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做出积极的行为去解决。谁也不喜欢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

5、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人际关系的前提是相互尊重。我们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尊重对方,但也要尊重自己,要有自己的底线。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一个处处妥协退让的人,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也会让自己很受伤。

那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和品质,让孩子掌握这些技能呢?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时期学到东西,培养的习惯,树立的价值观,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孩子的学习始于模仿,最喜欢模仿身边的大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所以人家才说教育就是影响,不是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影响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让自己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管好自己的脾气。有很多妈妈常常问我,孩子脾气大,怎么办?我就会问她你自己脾气怎么样,一般都会说自己脾气也不好,都是给熊孩子气的。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们觉得孩子做的不好时,就生气就发脾气,甚至动用武力,那孩子觉得我们做的不好时,为什么不能生气呢?我们在无形当中给孩子树立的榜样就是,只要你觉得别人做的不对,你就生气,你就发脾气。

你一定会说,不不不,这不是我希望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冷静,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你是这么希望的,那你自己就先得这样去做。孩子不会听你怎么说,他只看你怎么做。

2、对孩子表现出同理心,遇到与孩子之间的任何冲突,请先拿出同理心换位思考。只有我们这样对待他,他才会这样去对待别人。有人可能会说,那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站在大人的角度去想想呢,亲们,别忘了,他三岁,你三十岁,你曾经是个孩子,你经历过他正在经历的事儿,可他根本没有经历过,没法跟你换位。当我们换位思考时,才会知道他的需求是什么,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应对。这就教会他以后对待其他小朋友,长大对待其它人也能这样去做。

3、抓住0-6岁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同时,营造一个自由,平等,轻松,喜欢沟通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邀请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学会倾听,鼓励分享。在家庭这个练习场上不断的练习,走出去才会有这样的能力。

4、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不管你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遇到什么样的不顺,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抱怨,去发泄负能量,觉得自己什么都无能为力。而是应该教会孩子,积极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坦然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样的态度对孩子而言,比学习成绩重要千百倍。

5、在与孩子的日常中,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对于孩子明显不合理的需求和要求,坚定自己的选择,坚定自己的行为。勇敢的说不。这样做不仅让孩子有界限感,有分寸感,更有安全感,也会教会孩子在与别人的相处中,敢于说不。就像教孩子,我们不能欺负别人,但也要勇敢的保护自己。

同时,大人不要强势,不要总是用父母的权威去面对孩子,把孩子逼着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让他什么都听你的,让他懂事,不管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很容易培养出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将来孩子会很受伤。

如果孩子在人际沟通交流方面遇到问题,请先用以上5条对照自己的日常表现,是否做到了。如果你自己不是这样做的,那就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从小给孩子创造交流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多参加孩子之间的集体活动,让孩子能够自主的融入到团队中,融入到孩子之间的交流中,大人可以从一边观察,让孩子自主的交流和沟通。

家长做好示范。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的语言动作,孩子都会慢慢的效仿,你的一个不经意的语言或者是动作,孩子可能就会记在了心里。告诉孩子应该如何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告诉孩子交流的语言。

为孩子予以及时纠正。孩子讲的不好的地方,或者是不正确的交流方式,应当给予及时的纠正,告诉他正确的交流方式。

培养孩子乐观幽默的能力,让孩子能够乐观幽默的与人进行交流沟通,一个幽默的人更能活跃交流的气氛,更容易成为沟通交流的主角。一个幽默的人更容易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更能应对生活中的一些麻烦事。


社交能力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一个人社交能力好的话,与人交往顺利,亲密关系好,甚至决定了宝宝一生的幸福感好不好。

那么怎么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呢?这个我们要分年龄段来说。

1.两岁前的宝宝,意识启蒙阶段

这个时间段,孩子从平行游戏开始到互动游戏的过度,宝宝开始不甘于自己玩一个玩具,而是不管什么玩具,都需要和大人一起玩,有些非常敏感的父母,也早已开始了互动,最早的互动可以在6-9个月发展的共同注意的能力,能够有意识的眼神交流,能在互动中理解他人所说,并给予反馈,早期和父母互动非常好的宝宝,也会很自然的和他人产生很棒的互动。

2.两到三岁的宝宝,开始行动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有社交的需要,但孩子特点不同,这个时间段的行为都是从试探开始的,有的孩子打人、冲撞,有的孩子躲到父母身后,都是已经关注到了对方的过程。如果共情能力好的宝宝,这个时间段里会比较自然的过度。

父母早期给孩子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父母用什么方式给孩子示范,也包括父母相互之间,父母和身边人的互动方式,孩子都看在眼里,随之模仿出来。因此父母一方面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的社交行为,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社交过程,不断去学习提高,孩子也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3.三岁以上,社交开展阶段

三岁开始,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也是宝宝锻炼社交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比较顺利的话,宝宝也会非常顺利的培养很好的社交习惯。这个时间段里,尽量邀请孩子把在幼儿园期间发生的互动过程多多描述,家长不断的去看到孩子社交过程中的闪光点和进步。她/他也会慢慢爱上社交,接受互动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不愉快。


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交能力的培养也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家长可以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

1、走出去。

陪伴孩子走出去,不要老窝在家里。只有走出家门才能看见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环境。

哪怕是到公园或者游乐园玩,这都是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地方,可以鼓励孩子多和别的小孩玩,家长这个时候就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你的鼓励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张开嘴。

走出去很简单,但是想让孩子张开嘴很难。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看见一些孩子即使在大人的陪伴下,也恐惧着张嘴说话。这个时候,还是鼓励和陪伴,鼓励孩子张开嘴,鼓励孩子和别人的交流。

3、展现自己。

可以把孩子的一些朋友集合在一起,组织一次小小的活动。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节目,可以朗诵,可以唱歌,哪怕是讲个笑话。这个时候,家长们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观众。

4、鼓励与成长并存。

在任何一个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细节里,鼓励都是最好的良药。当然也不能少了家长的榜样,家长的榜样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的一个基础,你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但其实很重要。对孩子来说,社交不仅仅是交朋友那么简单,背后还需要了解社交规则、懂得怎么释放自己的情绪、如何管理他人的情绪、与其他人相处,等等。

很多人在童年时期遇到的社交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和发展,就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时期乃至成年后的诸多严重问题。

所以,要想帮助孩子学习社交技巧、培养社交能力,就要抓住6-12岁(小学阶段)这个关键时期。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社交能力的背后,其实是情商能力的发展。所谓情商,不是大家传统想象里的“会做人”,而是“情绪商数”。

情商高不仅仅是不发脾气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情商高的人会激励自己,有很强的抗挫力,同时也会激励别人,比如赞美、肯定别人,也具备能够识别他人情绪的同理心。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社交规则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他与自己父母之间的情感回路。他会从观察父母是如何与他交流中,学到社交技能。

其实,从出生开始,健康的孩子就在积极地与人交流,比如通过眼神、微笑、哭泣向父母传递信息,同时,孩子也会根据父母的回应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表达,由此构成自己最初的社交沟通基础。

对于稍大一些,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的社交范围圈开始不断扩大,在某些阶段也会觉得交朋友很难,但这些其实也是可以由父母通过游戏在家里帮孩子进行锻炼的。

比如,帮孩子学习如何注意别人的感受,你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身边或是影视里的人物情绪,跟他讨论一下,他的第一眼印象感觉是什么,他觉得对方的情绪怎么样,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孩子的教育来自家庭,家庭教育是最初的教育,孩子就是父母打造的产品,如果孩子在性格上出现了缺陷,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的交际能力差,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呢?

1.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里敢说敢做,对于孩子犯错,父母不要打击和嘲笑,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见识多了,自然知道怎样去与人相处。

3.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比如家里来客人,要教孩子打招呼,孩子大了可以帮客人倒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4.训练孩子的独立性,比如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自己与陌生人说话。

5.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平时见人打招呼,与人说话礼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长孩子的见识。

侯妈专注教育十几年,每天为大家分享教育图文和视频,帮助大家培养优秀的孩子。如果方便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有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可以给我私信。


“老师批评你为什么顶嘴?你怎么净让我操心?”

“刚才为什么抢妹妹的玩具?你就不知道分享吗?你不知道哥哥应该让着妹妹吗?”

“你去给同学道歉,道歉完了我让你看一个小时电视。”

…………

以上的情景是不是特别熟悉?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吗?

肯定不行!

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首先要注意一个原则:

提问而不是告知

启发而不是评判

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具体展开来讲,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教会孩子去体会别人的感受。

陪孩子看书或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里面人物的感受。比如说光头强的家被熊大熊二弄的乱七八糟,你可以问孩子此时此刻光头强是什么样的感受?和孩子去交流这种感受,但是不要去评价。

教会孩子在生活当中去识别别人的感受,比如开心,伤心,沮丧,骄傲,纠结,愤怒。

2.让孩子学会倾听

给孩子做好表率,当孩子向你讲诉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不能随意打断或评价。打断或评价别人的讲话,会让对方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教会孩子在和别人交往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倾听。

3.让孩子学会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

孩子在生活当中可能会动手打人。因为他不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家长可以教孩子用“……之后……”来造句。比如说“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打架之后……”让孩子学会去思考后果。也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玩故事接龙,家长说,一个人际交往过程当中的情境,让孩子把故事接下去,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把这个故事引向多种可能的结果。这也会训练孩子,考虑做事的后果。

如果是孩子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认真倾听并考虑做事的后果,人际交往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