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祖先的祭文怎样写?

2023-05-06 6:24 百科科普内容 fufang419

看到这个提问不免让人沉痛,我岳母年前十一月不幸去世,按照当地习俗,身为女婿的我必须写篇祭文公示(后附祭文全文)。



祭文,从商周时期至今,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其形式和文体也几经演变,由四言逐渐发展到五言、七言,文体也由诗词、文言文发展到现在的白话文、甚至散文等。

文体形式不断演变也带来祭文行文格式随之变化,尤其发展到现在,绝大多数人已不具备相关文化底蕴,对祭文中最基本的关于时间、辈分称谓等都不了解,更别提严格的行文格式了。但,这并不妨碍您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和悲痛,用我们熟悉的现代白话文、散文一样可以撰写祭文。



祭文的本质是表达对先祖亲人的怀念和悲痛心情,其关键重点是要体现祭文最基本的结构组成:对逝者生平的追溯和其一生的总结,其次是祭文时间、以及与祭者的血亲关系。

对生平的追述和总结本身就是对先祖亲人的一种怀念和尊重,也便于让更多的人了解逝者的生平和为人,达到追思和铭记的目的。



您若对传统祭文中关于显考、岳妣、孺人……这类儒雅的传统称谓不甚了解(网络很容易查询到),能准确做到更好,并不刻意强求。但——忌讳找人代笔!祭文的文体、格式毕竟只是种形式需要,根本的重点是要自己的感情真挚,客观、忠实的追述和评价逝者,这才是祭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最后,附上本人当时对岳母的祭文原文。

《沉痛悼念岳母祭文》

呜呼!

南山乌雨锁重峦,沙河含悲水含殇。

山花不语风呜咽,楼台静默鸟不前。

千寻万寻寻不见,千哭万哭哭不还。

苦命娘亲天不眷,空留亲人望眼穿。

弹指光阴似如箭,转眼已是半旬间。

黄泉无路重会面,血泪空染红杜鹃。

跪灵欲诉肠先断,话在咽喉口难言。

母在西天来降鉴,今宵一诀别梦寒。

六十八年一瞬转,尤记当年母乳甜。

跨鹤慢赴瑶池宴,生平历历浮心间。

初冬廿八母寿诞,天生性情古贤媛。

弟兄姊妹各对半,姊妹四人行排三。

自幼便知任劳怨,照顾上下凭弱肩。

十六走脚三百盐,每斤仅得八角钱。

夜抱爱女纺棉线,昼挣工分汗珠串。

膝下儿女哭连天,侄辈儿女抱乳前。

一家事务内外兼,忙了农活又三餐。

不晓诗书人情谙,忠孝节良记得全。

生平不道人长短,腹内宽容撑得船。

有话宁在心中烂,一生隐忍不言穿。

好施好舍好方便,慈悲菩萨下尘凡。

几句好言心便软,替人垂泪代人怜。

生性克勤又克俭,德善贤惠四字全。

哺育操劳恩比天,怎奈上天病魔缠。

世间不公亿千万,何忍独让慈母摊?

噩耗来前未谋面,怎不叫人终生憾?

终南低呜云崖断,女儿哭晕灵堂前!

冰屋冷灶霜瓦寒,可怜老父影只单。

从此少人问寒暖,凭地撒手撤人寰?

松柏浸雪泪涟涟,抢地无门枉吁天!

恨!恨!恨!

阴阳两隔难相见,哭断天涯也枉然

悲!悲!悲!

夜来幽梦湿衣衫,孤灯挑尽未成眠

痛!痛!痛!

上天尤怜雨打檐,年年岁岁盼娘还

盼!盼!盼!

须弥山上长生殿,来世再续母女缘!

愚婿xxx撰文并书

农历戊戌年十月十日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我的头条号:大相无形


祭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的用途是用来祭奠和哀悼,对于死人的一种情感通过文字的方式来表达,为什么祭文在古代的地位特殊,原因在于死亡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视死如生的观念在我们传统中一直都是重要地位,祭文作为死亡文化中的一份子,地位的特殊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祭文属于一种祷告文章,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是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的最主要的一些经历和生前的功德以及业绩,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和激励生者,祭文出现在汉代,古时候的祭文分为四类,首先是用来哀悼死者的,第二种是用来祈求降幅的,第三就是驱除邪魔,第四种就是祈祷降雨。

当然在现代这个年代祭文基本上都是用于哀悼死者,因为现在科技发达破除了迷信,留下的只是祭文唯一的用途就是哀悼死者,当然部分地方还有一些传统迷信文化存在,祭文还被一些私底下的人用来祈求降幅和驱除邪魔,大环境下现在祭文的主要作用还是悼念死者而用,所以祭文的形式写法以及内容,都是以悼念和歌颂为主。

祭文的书写有几点要讲究,格式用词还有简练以及情感的表达,所以在书写的时候要特别的讲究,开头用词应该用哀维,维字是一个助词,没有特殊的意思,接下来就是明言悼祭文,时间和祭谁以及谁来祭等,这些都是祭文的开篇要义,祭文的内容要简短,语言用词要精炼,用最少的词来表达哀悼悲痛之情,一般的祭文在两百到三百个字之间最好,当然古时候的祭文都是比较长的,古时候的祭文是非常押韵的,现代的祭文很难做到,祭文的结尾用伏维尚飨结束,意思是伏在地上恭敬请品尝贡品。

主要的格式书写是,标题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分或者与生者的关系,接下来就先维起,下面就写死者逝世的情况,然后 写祭奠人,接下来就写死者的生平事迹,然后就写对死者的哀悼之情,最后写伏维尚飨,祭文的称呼为显(先)考显(先)妣姓氏名字,而祭文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多样化的,没有绝对的格式言语,但是用词一定要谨慎,主要的内容还是讲述死者一生的重要事迹和对死者的深痛怀念,能表达出来这些就可以了。


一篇悼念母亲,同头条朋友分享,望指点留言

母亲啊母亲,我想对你说,,哽咽的声音无法表达,母亲啊母亲,我想对你笑,噙满泪花的双眼,露不出笑容。八十年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生活箴言,一次次病魔的挑衅,您淡然面对,柔弱的肩膀撑起家的负重。六二三年的灾荒你没有气馁,七十年代的土地平整,兴修水利你没有叹息,九十年代的房屋搬迁你跑前跑后。为了家,你的身躯不再挺拔,为了我们你的两髮落满霜花。如今,儿女立家,子孙成人,您却象一只结茧的春蚕,安息長眠。象一支燃烧的脂烛,耗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面对困难,您没有退至三舍的逃避,面对错误,您没有花言巧语的狡辡,勤劳一世,您为忠厚代言,朴素一生,您与谦让作伴,如今您走了,没有留下遗憾,没有留下怨言。但您的诚朴善良,您的宽容大度,早己在我们的心中扎根绽放。在我们的心中,您就是天上的太阳,有您,夜就不会黑暗,有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到温暖。

您的一生,两世纪风雨,不被病魔困绕,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教育儿女,善待亲邻,芳名永存遗千古。您的一世,八十载春秋,不向命运的头,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乐于奉献,懿德照人留百世。

安息吧,母亲,天堂有您就多一份慈祥,天堂有您就多一份快乐。


祭文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种文体,应该怎样写?以前确实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过。今天从头条上看到题主的这个题目和诸多网友回答,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获益非浅,于是就有了晒祭文的想法。

前天是我母亲去世一周年忌日,我在头条上发了一篇祭文,但不知这样写合不合格式?是否规范?今天再晒一次,以就教大家。下面是原祭文:

去岁今日,天路忽通;慈母西辞,归程匆匆;不留遗憾,驾鹤乘风;一去不返,祥云伴行。

忆及当年,犹回梦中;又赴盛宴,再摘寿星;百零二诞,五世同庆;中秋话月,其乐融融。

呜呼星殒,乐极悲生;亲在家在,树倒巢倾;阴阳两隔,母走心空;人生苦短,唯留音容。


前两年,大伯去世,堂兄堂姐们异常伤心,堂兄让我作祭文一篇,这是我第一次写这类文体,结果让人满意,我一位堂姐说,每读它一次,就会失声痛哭。葬礼当天,有一些人就在祭文前抄写。我并不想把它神秘化,作为一种传承到今天的文体,它的生命力在民间。现在祭文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够表达你的感情,舒缓悲痛的就是好祭文。如果实在写不出来,还可以找人代笔,历朝历代不少好祭文都是别人代笔的。

下附原文:

人生不测,生死修长;故园槐杨,遥遥相望;老屋旧院,迎父还乡;一抔(多谢@LJH提醒)黄土,烛白花黄;英灵不远,尽此一觞;此时家祭,泪洒万行;哭至无声,撕心断肠;万言难书,回首茫茫;一生坎坷,奋发鹰扬。

忆父少年,家贫难康;兄弟姐妹,携手闯荡;父为长兄,首任担当;创家开基,叔伯同裳;敬祖爱幼,和睦同乡。

忆父壮年,从戎他乡;执起戈矛,护我家邦;好学不倦,从贤慕良;立志上进,满怀理想;饱经考验,光荣入党。

忆父复员(多谢@鸿蒙遗石),效力家乡;公安战线,初露锋芒;组织部里,敬业如常;监察监督,纪委云扬;人大常委,清名流芳。

痛哉吾父,一生奔波,半世沧桑。挥泪长别,教诲难忘。

追父精神,儿孙敬仰;兢兢业业,一生如常;年年先进,岁岁荣光。追父德化,沐雨同光;兄弟袍泽,言之难忘;从严治家,施法得当。追父品性,节俭崇尚;严己宽人,胸怀难量;扶危急难,古道热肠。追父情怀,如泉清畅;父母结发,患难扶将;爱家爱国,此生未央。

痛哉吾父,音容依稀,笑犹在堂。家失其主,户损其梁。

痛哉吾父,听我哭诉,享我蒸尝。酌彼兕觥,维以永伤。

父若有灵,激励我辈,奋发图强;护佑后人,福泽绵长。

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多谢所有朋友的支持,特别感谢@LJH、@鸿蒙遗石两位发现两个错别字。


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的形式和文体格式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几经起伏,今天基本也被“悼词”替代了,其实“悼词”就是祭文。

祭文,有着悠久的写作历史。它始于四言文,逐渐有了五言、七言,后来又有了诗词和文言文,现在又发展了,有了白话文、甚至散文等。

祭文写作文体与格式的演变,使其文体行文格式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在祭文中的时间、辈分称谓等与以前比较没那么严格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祭文文体与格式等只是一种形式,是人们对逝者所表达的一种真挚的情感与悲痛。对于这点是我们写祭文首先要明确的,否则,就不知道如何写祭文了。

明确了写祭文的目的,就找到了写祭文的主题,这也是写好祭文的第二个需要掌握的环节。这篇祭文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不同的逝者有不同的经历和事迹,祭文是介绍逝者的,同时也是表达人们悲痛的情感。根据逝者的具体情况是确定祭文主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明晰了祭文写作目和主题,确定文体和格式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要根据逝者生前情况和自己所习惯的文体与格式写就可以了。

逝者生前身世是不一样的。有的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识字解文,有文化有知识,有的不识字,没文化,就是位普通劳动者。这两类人的家庭背景也是不一样的。再说了,写祭文的人文化水平与习惯的文体与格式也不一样。这些情况告诉我们,选择写祭文的文体与格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但是,大体上就是四言、七言、诗词、文言文和白话文。现在,大多数使用的是白话文等,因人而异。

传统文化祭文写作一般习惯以“维”字开头,当助词用,没别的意思。“维”开头,接下来言明吊唁祭文的时间,祭祀谁?是谁来祭祀的?开篇明义,点明主题。接着叙述内容,要求简明扼要,文字精炼,以表达其悲痛之情。以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长篇大论。结尾处用“尚飨”,“尚”是希望,“飨”是享用,“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之歆享专用词。

根据祭文写作以来所形成的文体格式内容先后次序应该是:一是标题。“祭某某”“悼念某某”,以说明逝者辈分与生者关系等;二是助词“维”字起头;三是介绍逝者情况,怎么去世的?四是说明祭奠人是谁?五是简述逝者生平和事迹;六是表达对逝者的哀痛;七是用“尚飨”或“伏食尚飨”作为结束语。

从古至今祭文文体格式形式有四言。例如:刘氏族长,瑞槐吾兄。岁至九五,正寝善终。肝肠痛断,呜咽失声......。七言:哭声父亲归西去,肝肠寸断泪湿衣......。文言文: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白话文:父亲因多年劳作、积劳成疾、诊疗无效......。一篇祭文就是这样写作的。但是,不要忘记祭文前后一定要加上开头结尾的用词,如果使用白话文,应该按照现在的作文行文习惯,最好不要用什么“维”字和“尚飨”及“伏食尚飨”等词汇了,以免造成文体格式混乱而不伦不类。即便用的话,也要注意前后语义的连贯性。

写祭文还要注意正确使用称谓专用词。例如逝者称谓。现在可以直接称辈分,辈分名字前“讳”字可以不加用。但祭文开头可以写出“维”字,结尾也可写出“尚飨”和“伏食尚飨”词组,但不一定要念出来。毕竟这些词有文言意味,好多人不理解。

以上所说的祭文写作由谁来执笔?这点十分重要。最好由与逝者有直接关系的人来书写,这是写祭文应该引起高度注意的一件事,在这方面始终是有讲究的。


对你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一下,人死后,入土为安。按照丧礼的规则有诔章,告文,告文是以点主之人出名。而祭文是用白纸写,称为孝家祭文。而戚族祭文,面上要写诔章,我举例祭祖先的祭文如下:

呜呼我祖之德,诒谋无疆。我祖之功,未报毫芒。方期抚我,百岁称觞,胡天不恤,遽尔云亡。哀哀孙辈,号泣彷徨。爱陈性醴,奠献于堂。惟冀祖灵,鉴此微觞。是歆是享,来格来尝。呜呼哀哉,尚享。


【祭文,根据所祭祀对象的身份,写法有所不同。下面选取二例】:

时维

公元二O二0年,岁庚子,月轮仲夏,朔日乙未,月祭日戊戌,不孝孙xx等谨以刚鬣柔毛清酌庶馐香楮之仪致祭于

祖考x公讳xx老大人之灵柩前而言曰:

呜呼!含饴之恩未报,贻谋之德未酬,沾雨露以啣哀,听风声而流泪,孙有无限之痛也!

追念我祖之为人,持身以俭,治家以勤,待上恭敬,对下慈仁,戚族交游,莫不以正直贤良称之!宜荷天眷,寿享百年,使我孙辈朝夕相依,环绕膝下,歌笑欢颜。幸福的日子何不多过几年,与孙儿辈共叙天伦之乐也。

胡为昊天不惠,惨作古人,从此一去,永隔人天,竟为瑶岛之仙,难亲教诲,只得相逢梦寐。失教失养,伤心痛心。

祖父生前多艰,一生劳苦。戴月披星,不观春夏秋冬;沐雨栉风,哪管酷暑严寒。朴素高风,人称典范,世道贤能。

抚我孙辈,爱如掌上之珍,视苦心头之内。深恩未答,欲报何从,只有在祖父之灵前聊表哀忱。

今乃设奠家堂,忝效王戎之骨,祖父英灵不昧,常感五夜之风声;子规常鸣,何堪三更之月落。雪梅岭上,白云横峰;杏报枝头,红雨洒泪。

满目淒凉,百感交集。灵魂杳杳,想念依依。

兹当灵輀将驾,虔备牺牲,祖父英灵不昧,来格来歆。

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时维

公元二O二0年,岁庚子,月轮仲夏,朔日乙未,月祭日戊戌,不孝胞侄xx等谨以刚鬣柔毛清酌庶馐香楮之仪致祭于

伯考x公讳xx老大人之灵柩前而言曰:

鸣呼,侄儿都到,伯父可知?

听门外的炮声声声刺耳,睹堂中的素色色色伤心,哀乐悲鸣,更惹比儿之恨;挽歌凄唱,尤添侄辈之悲。

睹风物之凄然,叹人生之若梦,曾岁月之几何。伯父突然长逝,呜呼悲哉!

回忆伯父生平,处世忠诚,为人耿直,谦虚谨慎,和蔼热情。有德者尊之,不贤者远之。奉上孝敬,待下慈仁。

教育侄辈,训诲谆谆。教我读书,要刻苦钻研;教我为农,要科学种田;教我经商,要薄利多销;教我工作,要尽忠报国。当日之良言在耳,今朝是寂寂无声。念言及此,更痛儿心。

不禁号涛而泣曰:乌啼花落兮,风景凄然;音无形杳兮,永隔黄泉;追念大德兮,哀泪涓涓;受恩未报兮,抱愧绵绵;举头空望兮,后见无缘;兹陈祭奠兮,聊表心田;伯父有灵兮,来格清筵。

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注:以上两篇祭文,选自本人编印的《宿松民间祭礼》一书】


这是我村祭村时我写的祭村文,拿出来大伙以雅正,不喜勿喷!谢谢!!!

祭文:

王家河洼,吾辈家园。明朝立村,四百余年。山环水抱,绿树参天。

钟灵毓秀,异才世间。世袭居之,和谐美满。婆媳互敬,翁髫怡然。

邻里和睦,德泽宇寰。

时近数年,家园有变。英年早逝,多名壮汉。家有嫌阋,媳或离叛。

魍魉魑魅,意欲进犯。书记安栋,觅士指点。设于震方,矗立萧山。

不求闻达,但保平安。

瀛寰内外,五岳三山。天地神灵,过往神仙。阴保阳助,自家祖先。

齐心协力,保家平安。绵绵瓜瓞,龙脉永传。泽垂后昆,胄衍祀绵。

伏惟尚飨,大礼叩安。

恭撰于丁酉年丙午月乙亥日


祭婆母的一篇祭文:

亲爱的婆母大人,您己经离开我们3个星期了,马上就到五七,今天为了追悼您,特写一封祭文以追哀思。

亲爱的婆母,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你的音容笑貌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像从来也沒有离开过我们。你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辉的一生,你一生养育了五个儿女,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把五个儿女都培养成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从我嫁给你儿子至今,我们娘俩从来沒有生过一次气,在生活你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我们娘俩几十年相敬如宾,你的离开我十分地痛苦和难过,假设你是出一次远门还能回来有多好。亲爱的婆母我想你,如果还有来世,我们不做婆媳,而做母女,让我更好地孝敬您,至到永远。不知天堂是否还有劳累和痛苦?希望您到了极度世界好好跟如来修行,来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