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中秋节只有儿女到娘家看父母和直近亲 戚,其他的也就不去了,买些月饼和其它的礼物,出门的闺女都是应该的礼节。谢谢邀请!中秋快乐!
我们家乡有中秋送月饼的风俗。
从农历八月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摆卖月饼的档口,卖葡萄、哈密瓜、柚子、栗子的商贩满大街吆喝,好不热闹。这半个月,大街上车水马龙,尤其是八月十五前几天,塞车就是连绵几里。无论白天晚上都可以看见拿着礼品的探亲访友的人。
对于一些刚结婚的年轻人,早早就把三姑六婆的名单列出来,然后为了便宜一些,到批发市场或者网上购买礼品。然后就是回娘家,探舅公,好不热闹。
当然还有一些急匆匆开车返乡的人买了月饼等物品往家里赶,结果经常被堵在回程的高速路上。可怜天下在外的游子,还有那多少望眼欲穿的长辈的远望。
哦,不知道你们家长是怎么样的风俗。欢迎留言。
中秋送礼,也算的上中国的传统习俗吧,我们当地一般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分家出去的儿子,给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随礼。
正好今年中秋回家,十几年没在家里过中秋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过世了,也没有姑姑,舅舅姨娘的,所以也就没有可送的至亲了,昨天今天,姐姐哥哥们也相继给老母亲送来了中秋礼,我就跟着吃了,以前中秋,一大家子也要在一起吃个饭,现在大家都出去工作了,五湖四海,也就很难在中秋大家都在家,只有春节才能从外地回来。
早前的随礼,还要送上四样六样的,不能成单,习俗也在改变,现在就没有那么中规中矩,随意就好,最近我们这里还有猪瘟,所以大家都不敢吃肉了,导致肉价上涨,姐姐们就送了月饼,一些水果,表示一下意思就够了,有老妈在,就是有家在,也许以后老妈走了,兄弟姐妹之间慢慢也会疏远了,希望不会那样。
许多年没有在家过中秋,也没有了小时候拜月亮的习俗,小时候一个月饼还要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拜了月亮才能吃,今天月饼早已是中秋的一个意念,很少吃了,今晚,重拾儿时的记忆,备上两杯清茶,摆着月饼,焚上清香,对着月亮作揖,保佑大家出入平安,没结婚的早日找到姻缘,结了婚的幸福甜蜜,老人健康长寿,学童蒸蒸日上,生活一切顺利!
月饼也可以说是中秋送礼最经典的礼物了,临近中秋家家户户都会买好多月饼,用来自己吃和送老人。而且一般是提前在中秋前买好月饼给长辈送去,当然除了月饼也会送别的比如钱之类的来表示亲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这里中秋节前无送礼习俗,倒是中秋节当晚,家家户户在宅院中献月饼丶瓜果,上香,祭月,全家中团聚一起,尝月话团圆,祭月毕,有邻居之间互送月饼的习俗,面做的月饼切快,你送他家一块月饼,他家回送你家一块月饼,互助中秋团圆,欢庆农业丰收。现在这种习俗己淡化了,大多家庭已不再相互送月饼了。
我是辽宁省凌源县人,就全县情况来说每个地方也是不一样的。据我所知,我们那儿并不存在大面积送礼的风俗。要送也都是成家以后的子女给自已的父母送几百块钱或几斤月饼水果之类以及牛奶,奶粉滋补之类的东西。还有给你办过事的人,为了感谢人家,是需要送点礼物的,一般以酒水为主。酒的档次嘛,要看自家的经济条件了,几百块钱一瓶的或几十块钱一瓶的都有。
我们地处中原,每年中秋节正是收花生的时候,八月十五当天是干儿子干女儿走亲戚,去看干爸干妈;八月十六当天是出嫁的闺女去父母家走亲戚,都是要带礼品的哦。小时候记得都是月饼什么的,现在都是整箱的东西买,一箱少的可能20块钱,多的百十块钱吧。吃的东西,中秋节小时候会炸丸子,现在基本没有特别的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仲秋佳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月亮正圆,寓意团圆。尤其是远离他乡的人更是会触景生情,思念故乡及故乡的亲朋好友。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家家都会买些月饼,水果等一家团聚赏月。邻里好友之间回故乡走访拎些月饼水果。现在,会给家人,长辈买些应季水果,吃吃喝喝而已。好友嘛,增进下感情,送些月饼礼盒,大闸蟹礼券,水果篮之类的。这个形式还是要有的。
这个一般看自己心意,心思巧的会别出心裁一些,我这次是送的手工刺绣的小框画,在一涵汴绣那家拿的,很精致小巧,放床头柜边上很漂亮,送人挺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