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人曾经带兵成功由子午谷出关中么?

2023-03-19 12:57 生活问答 fufang419

诸葛亮带着蜀汉兵士浩浩荡荡的前往北方,准备与曹魏决战。在中途,诸葛亮命令大军分兵两路前进,而此时魏延提出了第三种进军方案,那就是走子午谷,直逼长安。魏延认为兵法贵在一个“奇”,但是诸葛亮生性谨慎,拒绝采纳魏延的办法。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成了一个很有争议的办法,有人说可行,也有人说不可行,那么他的办法到底可行吗?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历史上还真有一人尝试了,结果却出人意料。

诸葛亮之所以不走子午谷,一来是因为这里道路崎岖不好走,二来是因为走这里风险太大了,一旦被曹魏的探哨发现,那么魏延和他带领的五千兵马将会全军覆没。由于魏延是奇袭长安,因此他所带的都是蜀汉的精锐,对于曹魏这样的大国来说,五千骑兵或许没什么,可是对于蜀汉来说,这可是不小的损失。因此诸葛亮不管办法行不行得通,都拒绝了。

魏延作为蜀汉的大将,他领兵多年,对兵法的运用也非常娴熟。早年间魏延曾出任过汉中太守,对这一带的情况最为了解,这才敢说五千骑兵就可以攻下长安。另外当年韩信明着修栈道,暗地里却从陈仓进军,他用此法取得了关中,魏延正是想要效仿韩信,才提出这个办法。

魏延提出这个办法,其他的将领自然也懂,远的不说,就拿魏国的曹真来说,他就用过这个办法。当时他准备带兵去攻打蜀汉,走的就是魏延说的路线,本来这条路就不好走,天公不作美还下起了雨,致使这条路更难走了,无奈曹真只能退兵。如果没有天气阻碍的话,那么这个办法行的通吗?且看明末高迎祥,他的尝试就知道结果了。

高迎祥最喜欢看三国这段历史,他和魏延的性格差不多,他看诸葛亮放弃魏延的办法,也替魏延抱不平。在他带兵来到四川的时候,竟然突发奇想,想要尝试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不得不说像高迎祥这样亲身试验的人,历史上还真是少见。

高迎祥在按魏延的办法行军时,他发现子午谷这里非常难走,而且他也很倒霉的遇到了下雨天,高迎祥的兵士们走在这样泥泞的小道上,行军速度慢不说,下雨天也让士兵们斗志大减。高迎祥并没有气馁,他相信只要走出这里,定然可以攻破明朝都城,胜利依旧属于他。不过高迎祥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因为诸葛亮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走到半路的时候,遇到了明将孙传庭的拦截,孙传庭以逸待劳战胜高迎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这样,高迎祥的尝试以全军覆没告终。

结语:诸葛亮曾经告诉过魏延自己的担心,可是魏延却不以为然,如今高迎祥亲自尝试,已经可以看出魏延的计策是不可行的了,而高迎祥也因为太愚蠢而成了历史笑话。自古以来,不论哪一方交战,都会安插暗哨,有了暗哨,曹魏即使后派兵,也可以击退魏延。幸好诸葛亮决断正确,否则魏延在子午谷就丧命了。


没有,全是惨败。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之后,东晋桓温北伐时期,司马勋第一次正式从子午谷出兵。桓温北伐一路打到长安,在蓝田县大败前秦,占据灞上,威胁长安。桓温驻军灞上,等待司马勋,反给了前秦苻雄以可乘之机,苻雄率领7000骑兵,突袭司马勋,司马勋退兵屯于女娲堡。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后桓温伐关中,命勋出子午道,而为苻雄所败,退屯于女娲堡。

此后,司马勋不得不依循诸葛亮老路,顺利攻陷陈仓,而桓温却已经粮草不继,作战不利,退兵了,轰轰烈烈的桓温北伐功亏一篑。

司马勋兵出子午谷惨败以后,直到明末第一代闯王高迎祥才又打起走子午谷的注意。高迎祥轻取凤阳,烧掉皇陵,天下震动,崇祯素服避殿,哭告祖庙,高迎祥声望一时无两。但也引起了明廷最大的重视,洪承畴和高迎祥在关中大战,农民军不敌,几次欲兵进西安皆未果。

孙传庭为陕西巡抚主持恢复陕西,组建秦军,高迎祥转战湖广,欲从汉中入西安。因为孙传庭的坚决阻击,而难以寸进,高迎祥效仿魏延子午谷奇谋,走子午谷突袭西安,占据陕西。

被孙传庭料到,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被押至北京,凌迟处死。

如果说司马勋和高迎祥的对手太强,导致失败的话。魏延或许能成功突袭长安,但是单凭魏延的一只孤军能守住长安吗?

魏延袭取的长安固然重要,但是并不能像邓艾一样,有民心基础,益州百姓和世家厌战久亦。也没有邓艾兵临城下的威慑,曹魏的皇帝在洛阳,魏延侥幸拿下长安,将面临内外军队的反扑,城池百姓世家的反扑。

更要面临断粮和孤立无援的境地,魏延的战略寄希望于主将逃亡,就敌于粮,诸葛亮早于援军到达长安。可以说三步都是险棋,夏侯楙不逃走,固守城池,魏延必然进退维谷,全军覆灭。即使夏侯楙逃走,顺手烧了粮草,坚壁清野,魏延饿死。再假如一切都如魏延所想的,诸葛亮能短短二十天先一步到来吗?

《魏略》魏延: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以说是非常不周密,太过理想化。这还没算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的走子午谷是否真的十天可以到达,魏延也没走过。曹真三路伐蜀的时候,也走的子午谷,就因为大雨而前进不得,一个月连一半路程都没走完。可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并不是没人能想到,而是的确非常难以实施。

蜀汉国力最为弱小,即使侥幸成功,没有三五年也难以消化,偌大的关中。却要面临曹魏最为疯狂的反扑,以及东吴随时的背盟。蜀汉反而根本没有能力和实力来应付接憧而来的挑战,更何况,收复长安之后,后主刘禅是不是该迁都,益州蠢蠢欲动,长安来势汹汹。着眼全局,诸葛亮都不可能采用魏延的计谋,无论胜败,蜀汉都只会走向更为幽暗的深渊。

以攻代守,逐步吞并,和东吴打配合,疲惫曹魏,才是诸葛亮的唯一出路,虽然希望依旧渺茫,但是至少诸葛亮依旧能掌握局势不至于崩坏。刘备的前车之鉴,犹然在耳,诸葛亮不可能再举国冒险。


历史上对于子午谷奇谋这件事一直争执不休,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时候,魏延就向诸葛亮献计,率领5000精兵(也有说一万,史书中有两个版本),走子午道快速感到长安,以出其不意攻占长安。

史书上记载魏延不止一次向诸葛亮提出这条计策,然而都被诸葛亮否决了。

《三国志·魏延传》中记载: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今天,笔者就个大家谈论一下,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计谋到底是否可行。

子午谷道是跨越秦岭的六条道路之一,是路程最短却又最难走的一条道路,素有“秦岭六道,子午为王”之说,其特殊的地理意义,历史上很多战事都与子午谷相关。

由于距离三国时期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并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并没有使用,我们无法直接判断这条计策是否可行,只能通过列举方式,进行推算。

后三国时期,曹魏伐蜀,大将钟会就派兵走了子午谷,只不过此时的魏国国力强盛,并且走子午谷只是为了赶路,并非奇兵,蜀国也无力在子午谷设伏,最终成功灭亡蜀汉,这个事迹与魏延当时的背景不同,对比性不高。

三国之后的东晋时期,大将桓温北伐前秦,就曾效仿魏延的计策,率领精兵偷渡子午谷,结果却被埋伏在半路中的秦军伏击,还没出谷就被全歼。

历史上最著名的走子午谷的军事行动上,就要数明末时期的闯王高迎祥了。

崇祯九年,高迎祥在不了解子午谷的时候,就率领五万大军偷渡子午谷,准备超近道奇袭西安占领陕西等地。

然而刚进子午谷,就遇到倾盆大雨,子午道地势险恶,再加上天气原因,原本七天就能走完的道路走了十几天也没能到头,人困马乏,等到了子午谷黑水峪的时候,又遭遇埋伏在此地的两万明军。

虽然在人数上高迎祥占领绝对优势,但是由于子午谷地势险峻,而明军又事先做好埋伏,处在有利地形,再加上长期的奔走,高迎祥的五万大军战斗力锐减,被明军轻松拿下,高迎祥以及所率领的五万士兵,在这次战役中全部丧命。

这是五万生命买来的教训,纵观历史上的“子午谷奇谋”,几乎没有一例成功的。

我们再返回来分析一下魏延的此次计谋。

《魏略》的记载: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比东方腥聚合。’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按照魏延的话来讲,夏侯楙胆小无谋,若自己率领5000精兵,走子午谷,夏侯楙看到后就会被吓得弃城而逃,到时候再与丞相回合。

对于魏延的这个计策,仔细想来其中有三点漏洞。

第一:不考虑天气原因,子午谷地势险恶,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魏军随便在路途上驻守一波军队,魏延都无法通过,甚至折损在此地。

第二:夏侯楙即便再胆小无谋,看到5000精兵也不大可能会弃城逃跑吧?走子午谷此等险地,自然需要轻装出发,5000轻装战士,在没有重型攻城设备的情况下,可能攻得下一座城池吗?若攻不下,魏延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第三:当时诸葛亮手下也只有7万人马,手下大将更是不多,正是用人之际,若分给魏延5000精兵,正面战场上自己还要不要打了?

并且,或许诸葛亮还考虑到一点,就是魏延的忠心。

诸葛亮对于魏延的忠心程度一直保持怀疑,认为他有反骨,不然也不会在自己死后留下计策防止魏延谋反。若魏延名义上是献计伐魏,实际上是投降,那又该如何是好?

不管是处于哪一点,孔明都会拒绝魏延的计策。

至于魏延的这个子午谷计谋到底可不可行,1400年后的高闯王已经以5万人的性命解开谜题了:这条道路真的是不好走。

由此可见,孔明到底有多聪明。

以上均来自推理,历史无法以结果作为倒向,后世之事难以比对当日之事,还请大家积极讨论


子午谷的话题实在是没什么可讨论的了。虽说人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三国。但也要实事求是的客观看待历史事件。蜀汉人口90万兵不足10万对抗曹魏几百万人口防御蜀汉的没有50万也有20万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长安的兵是少主力不在但是别的地方的兵就不会救援吗?司马懿擒孟达急行军8日从南阳宛城到上庸西城何等速度?就算你魏延运气好子午谷天气不错顺利到达长安请问魏延1万人几天能攻下长安?司马懿兵力是4倍孟达孟达也是毫无准备攻成斩孟达用了16天。你魏延能在7天之内攻下城池坚固的长安?魏延倒是会说大军一到夏侯楙就弃城逃跑了这不扯蛋吗?这等建议诸葛亮能采纳?胡扯吗?诸葛亮战略很清楚蜀汉兵少国立弱一口肯定吞不下魏。乘曹魏不备先取西凉四城堵住西凉与长安联系以战养战从西凉调配粮草、兵源还有战马。当敌我双方实力对等时再攻长安。这战略有问题吗?街亭失守没能堵住长安通往西凉的战略要地全线失败只能退败第一次北伐失利。


没有,只有一个失败的例子,闯王高迎祥就在子午谷走过,名将孙传庭就凭借地形防守,高迎祥的所有部队全军覆没,这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所以子午谷奇计并不好用。


从子午道进关中虽近,但沿路山高林密,峡谷纵横,路险难走,太容易被敌人设伏或阻击,你辛辛苦苦快走出去,别人以逸待劳轻松阻路,你想的到这条路,别人更防着这条路,所以在明末之前一直没有人选择走这条路。明末农民军走这条路被一网打尽,尽数投降,这里面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但是他们运气太好,出了谷就又反了??,也算是成功走出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