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嫌拔针弄疼孙子,推倒怀孕六个月的护士,你认为如此娇惯孩子合适吗?

2023-03-20 3:02 百科知识 fufang419

我觉得这不是娇惯孩子的问题,别人为您服务,您非但不感恩还觉得人家不对。将心比心,您的孩子疼了,那别人没出生的孩子呢,他如果真的因为你这一推早产了,要面临多少疼痛?

真的呼吁,不要整天喊管好自己的孩子,请先管好你自己。


这不仅仅是伤医更是故意杀人啊[发怒][发怒][发怒]


看到这样的消息,真是令人气愤。护士已经身怀六甲,肚子再小,作为过来人的奶奶来说也是能看出来的,居然还下此狠手,也是醉了。这个奶奶不仅娇惯孩子,还无知、不道德。

哪个孩子打针不疼,即使给孩子用的针头再细,刺及皮肤,触及神经,自然会疼痛。孩子因为疼痛哭几声又能怎样呢?还会增加肺活量,有什么不妥吗?打针哭说明孩子痛感没问题,对疼痛敏感,孩子是健康的,应该高兴才对。

一个小小的打针,就如此兴风作浪,那要遇到一点点大事那还得了。孩子的人生才刚刚起步,以后遇到的事情数不胜数,没有奶奶的呵护,孙子如何生存,真是为他的未来担忧啊!

小孩子的痛感是迟钝的,反应是滞后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孩子打针的时候不哭,但是拔针的时候哭,就是因为孩子刚刚感受到打针之痛,并非是打针不疼。

如果这位奶奶有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估计就不会错误地认为是护士之错了。看来,科普知识亟需普及啊!要不,不知道会冤枉多少好人。

明知道护士怀孕,还出手推到护士,太不道德。自己作为一个女人,也不是没经历过怀孕生子的过程,怎经得起如此的折腾。

即使护士没怀孕,这种推人的做法也显得非常不合时宜,有事好好说话,何必要动手动脚。

现在护士面临早产,孩子的护理、大人的健康谁来负责,这位奶奶承担得起吗?做事要细思量,因一时冲动,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实属不当。

现在是文明社会,真想不通,还有这样蛮横不讲理的人。希望护士尽快度过安危,希望这位奶奶也得到应有的惩罚吧!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如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得不说这位奶奶是太过疼爱自己的孙子了,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把孩子呵护的像个木乃伊,任何人都碰不得吧!

疼爱自己的孙子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过了头。

去医院给孩子看病,打针,拔针这不都是很正常的吗?正常人都能够理解打针是疼,不也就那一瞬间吗?拔针也同样如此,又何必这样去做作呢?

怕自己孙子疼,干脆自己提他得病算了,让他奶奶自己挨一针,一针不行就两针。

现在什么人都有,怕疼你就别来打针呗,自己在家好好伺候着,那多好啊!

孩子打针疼一下这有什么事吗?人家那可是两个人,肚子里还有一个小生命呢!

从这事件儿不难看出,这位奶奶也是位护犊子心切的人,太嚣张。

如果人家护士真的出现什么问题,那你就等着法律的制裁吧!


这位奶奶嫌拔针弄疼孙子,就去推倒怀孕的护士,显然她的个人素质是极其低劣的。以爱之名,去伤害与自己无关的人,她这不仅仅娇惯孩子,而是将卑劣的行径言传身教给下一代。

这样的家长无非就是告诉孩子,咱什么时候都不能受气,只要咱不痛快,就可以对别人发脾气,甚至动粗。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孰不知这样恰恰是害了自己的孩子。逞勇斗狠,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往往埋下得是罪孽的祸根。

孩子在这样下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也必定是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他在自己家里被宠溺坏了,到了社会上少不了跌跟头。你惯着自己的孩子,别人可不会惯着他,早晚有一天,社会会替你好好教育他。


谢谢邀请,对于这名奶奶的行为,毋庸置疑是不合适的,只是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不理解,一方面对于此种肆意打骂医护人员的违法成本过低,所以伤医行为不仅需要“法”治,还需要多一些理解。

事件概述:

患者家属认为儿科护士揭医用胶带把患儿弄疼了,让护士用剪刀剪掉,而护士并没有那么做。这名护士有六个月身孕,在进行推搡以后,患者家属又用输液瓶和输液用的支架打向护士,更甚的是在护士说“我是孕妇”之后,家属依旧不依不饶说“打的就是孕妇”

如果单纯的说孩子的家属是因为心疼孩子,那么推搡什么的我就不说了,但是在推搡之后还用输液瓶和支架打向护士,那么我觉得这样的行为就已经超出可以理解的范围了。这已经不仅仅是对医护人员工作不尊重的问题,更涉及违法犯罪行为,但是最终涉事者最后因殴打他人,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200元的处罚。

对于这样的成本,我想还是有过低之嫌,因为殴打医护人员的成本如果仅仅是拘留和罚款,那么势必容易造成行为人在殴打之初,就会自行衡量违法成本的问题,其次这也不利于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的安全性,医院属于公共场所,人流攒动,想要效仿其他部门实施安检的措施,不可能。那么如何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就成了问题,总不能让医护人员边救人,边准备自己被揍然后自救吧。

另外百姓本身缺乏医疗常识,对于医疗的过程和环节均不能理解,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容易诱发误会的可能性,笔者建议各个科室可以考虑弄一份类似医疗规范程序的公示栏,类似于法院当中的一审程序,当事人一目了然,自然也就不会埋怨案件审理期限过长的问题。


刚带儿子体检,护士找血管找了十多分钟,胳膊腿脚丫子找了个遍~孩子就这么摁着哭了十多分钟,哇哇哭的一身汗,作为家长,肯定着急~但细细想来,不仔细找,一针不见血,还得来一针~遭罪的是孩子,护士肯定也想,孩子哭了这么半天,一定要一针见血,不然,还得扎~好在最后手腕上,一针见血,相互理解~对谁都好~冷静冷静再冷静


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老人的这种行为不但伤害了对方,也给孩子起到了错误的示范作用。


俗话“隔代亲”,大家有没有发现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出来的孩子都会特别的娇气,特别的不懂事!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容易形成溺爱。多数祖辈家长常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现在会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

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就算犯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但很多年轻父母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实在是无奈之举,那怎么避免这些弊端呢?

1、把老人接到身边边

在你的“眼皮”底下,老人对孩子的溺爱纵容或许会少一些。

2、明确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

父母要和老人厘清楚双方的角色分工,老人主要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他们是协助父母养育孩子的好帮手,而咱爸爸妈妈,才是孩子主要的养育人,担负着教养的权利和责任。

3、与长辈联盟,一起引导孩子发展

要和长辈一个战线,不去当面反驳长辈的话语,有意见分歧时单独和老人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不责怪老人的做法,也要给出老人可以接受的建议。

4、多陪孩子

父母要把孩子的教育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多抽时间出来和孩子在一起做游戏、教他们识字、学习,多带他们出去看看,有条件的可带出去旅游,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习新事物


无论谁犯法,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希望执法人员,可别再拿年龄说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中没有规定年龄大(老人)就有法律豁免权,该赔偿赔偿,该负刑责就负刑责。

坚决打击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