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正是农村新农合缴费的时间窗口,按照现在的通知要求,今年的新农合缴费标准是280元,比去年又涨了30块钱。当然这并不是所有地区的统一价格,有些地区可能要高于280元,甚至有可能达到300~400元。这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从总体上来讲,历年来农村合作医疗的缴费标准确实越来越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因为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的收入状况正在逐步的改善,整个物价水平同时都在上涨,所以导致新农合的缴费标准也跟着水涨船高,这是国家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作出的统一核算,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地区。而且现在280元的基数是一个最低的标准,有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或者相对富裕地区收费的标准可能还会更高一些。
第二因为现在报销的覆盖面更大,覆盖范围更广,导致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新农合是由个人自筹一部分,再由政府和相关机构统筹一部分。所以这种农村合作医疗的机制是体现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基础之上,只有大家都交了新农合的保险才能享受到看病医疗报销制度。而现在新农合的医疗报销的覆盖面正在不断的扩大,原来报销的范围很小,报销的金额也比较少。但是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越来越完善,报销比例报销范围都是越来越广泛的,所以交的费用也会越来越多。
第三,过去交费标准低,是因为局部试点,而现在全国推广,全国一盘棋。过去最开始的时候只要几十块钱,后来到100多,再到前年的220元和去年的250元,以及今年需要缴纳的280元,整个缴费标准,确实是在水涨船高,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看病报销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它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的一种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而且随着农村医疗改革的深入,现在已经由原来的新农合变成了居民合作医疗,在全国所有农村推广,因此整个收费的标准也越来越贵。当然提高了缴费的标准,其最后所能享受到的政策也会越来越好。
总体上来说,现在新农合的保费跟商业性的保险相比,其实缴费的标准还是比较低的,当然对于农民来讲确实有一定的压力。因为现在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有限,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要交的话,还是应该及时地讲呢,对于医疗保障这一块还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如果真元生病或者自己生病需要住院治疗,缴纳了新农合以后,可以按照比例报销,相当多的一部分医疗费,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是可能并不一定完全的准确和全面,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感谢阅读。
今年反正是不准备交了,交了也没什么用,反而是增加了开支。母亲是慢性病,到医院一检查就是三两千,两年一个周期,慢性病检查意义不大,住院治疗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去医院来回折腾,对病人也是一种煎熬,还不如在家里安安静静养着。母亲一年的药费有5000块钱,也足够了。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多了,报销门槛高,什么检查呀,证明呀,手续繁琐,找大夫开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想一想快算了吧。自己给母亲做医生,充当顾问,变被动为主动,学些医理,艾灸、按摩这个比较简单,谁都可以操作,增加陪侍的时间,让老人家的心情保持良好,两三年下来,母亲的身体反而比以前更好了,做子女的也很知足。说非得去医院,怎么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甭管别人怎么看。我的选择是:生死由天,不去也罢。
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费,为什么越来越高了,肯定是没钱了呗,什么报销覆盖面大了,什么物价飞涨了,不就是缺钱了吗。算了,咱也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了,咱也省、国家也省,一起节约吧!关键是省心。
记得最早几年,我农村老家的农村合作医疗缴费是150元,到去年是缴费200元,而今年缴费已经涨到250元了哦!那么,欢迎围观,农村合作医疗为什么越交越高?这和国家颁布的医保更改和物价上涨等有关哦!具体的分析,如下;
现在的,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叫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就是简称新农合。它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从2003年开始正式启动,到了08年的时候,基本都覆盖到了!每个地区缴费的标准都有些不同的,少的一百来块,多了三四百元!发展越好的地区,额度也会越高,总体上,每年都有所增加!
第一,现在物价都不断上升。以前我小时候,一毛钱都可以买一杯瓜子了,现在一百块钱,一天一下子就花光了!农村合作医疗,它是医保,一种保险,并不是慈善机构,也需要资金的扶持才能长久下去哦!
第二,报销的种类和比例,比最早的都多了些。有时候,保险就是这样的,保额的种类越多,保费就越高。保额越高,保费也会越高。现在的农村医疗条件,也是比以前好很多了。
第三,去看病报销的人越来越多。以前的农村人,就算生病了,也很多不舍得去看病,或是看不起,都自己强忍着。现在,会去看病的农村人越来越多了!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报销的人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需要大家的互助共济,提高保费就是其中一种方式了!
最后,不管怎么说,农村新农合,价格总体上,还是比其他的保险便宜很多的。虽然,农村的医保很多时候,也存在着局限性,但是,买了总比没有买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嘛!就算自己没用到,就当买个安心,给村民做点贡献吧!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感谢围观,期待转发,评论和关注一下,每年都有交医保,可还没交社保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我就题主提出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2016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国务院决定: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为:新农合)两项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为:城乡居民医保)。即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早已整合为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从此开始,以前的新农合制度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地成为了历史,当然不再继续使用了。整整五年过去了,题主还在使用很不正规的农村合作医疗这种称呼,其实是很不应该的。这至少说明:题主对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了解比较有限。
从正式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之日起,我国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的基本医疗保险只有两种: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
仅就城乡居民医保而言,肯定属于非强制保险,通俗地说:参保、不参保都由个人及其家庭自行决定,政策上并没有任何强制性。说到底:缴费参保了,自然享受相应的报销待遇;没有缴费不参保的话,一旦家人生病住院,所有的医疗费用100%都由病人家庭自行承担。这就是国家政策的底线,任由家庭和个人自行决定,并且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后果,这是毫无疑问的政策前提。在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上,国家政策是鼓励参保,但绝对不是强制参保,这一点极为重要。
概括而言,国家逐步地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并同步提高政府财政的补助标准,是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的必然选择,是在巨大的就医需求之下的正确决策,不得不做,迫不得已。请看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附图。
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收支规模逐年大幅度上涨。
就医人数逐年大幅度上涨。
次均住院费用、住院率也是大幅度上涨。
毫无疑问,以人均不到1000元的筹资总额,保证了全国10.25亿人的吃药治病需求,平均报销比例达到了59.7%,这是十分难得的伟大成就。
综上所述:要保持如此巨大的就业需求,现实逼迫只能从提高个人缴费水平着手,国家同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否则,根本支撑不起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正常运行。从两个角度看:
1)在缴费参保环节。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时,个人缴费始终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国家相应的财政补助资金始终占了一大部分。例如:2020年,国家统一规定的个人最低缴费标准280元,而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是550元,人均筹资总额830元;2019年,个人缴费250元,国家补助520元,人均筹资770元;2018年,个人缴费220元,国家补助490元,人均筹资710元;2017年,个人缴费180元,国家补助470元,人均筹资650元。当然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人民政府还可以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在提高个人缴费标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补助的标准。这就清楚、明白地显示: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筹集上,国家始终承担了2/3左右的缴费责任。
可问题是现在的好多人,对此或是一无所知,或是闭口不提,只强调个人缴费不断上涨,经济负担沉重。国家缴费占大头,个人缴费占小头,仅就这一项,按2019年度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总人数102483万人计算,当年国家财政资金补助总额将达到10.2483亿人×520元=5329.12亿元。国家投入如此巨额资金,就是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城乡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让每一位参保人能看得起病,真正做到病有所医。2019年底,在我国14.0005亿总人口中,已经参加了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的总人数为13.5407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为96.72%,完全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仅有45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28%,大约只剩下1/30了。
更直白地说:在目前情况下,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基本生活的标配,完全未参加的人其实只是社会边缘人。就连弱势群体都在政府代缴参保金的帮助下,全部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这都需要钱才能做到啊。
2)在城乡居民医保的报销环节。从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使用的角度看,2019年度的具体政策是:一方面,确保基本医保待遇保障到位。具体包括:A、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B、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医保门诊费用统筹及支付机制,将高血压、糖尿病纳入医保报销。另一方面,提高大病保险保障功能。A、降低并统一起付线,按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确定;B、提高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C、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支付倾斜力度,在起付线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基础上,全面取消封顶线。2020年的具体政策是从三个方面健全待遇保障机制:A、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总体保障水平达到70%,全面落实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B、巩固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全面落实起付线降低并统一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提高到60%。C、充分地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分类资助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医保,确实做到对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保。
毫无疑问,这些具体政策,都要真金白银的钱来支撑。这些政策落实了,参保城乡居民中的病人是真正的受益者,总体的医疗保障水平当然肯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通俗地说:无论多么宏伟的政策目标,如果没有与之相符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支撑,一切都是镜花水月。逐步地提高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水平,是在巨大就医需求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如果不提高个人的缴费水平,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扩大保障范围等等,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也就是说:在巨大的就医需求之下,国家在不断地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确实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否则,国家财政也确实承受不了。
农村合作医疗刚开始的费用是10元/年,之后每年增加,50元、130元、250元,一直涨到了今年的280元。虽说现在农民的收入都有提高了,但是对于人口较多的普通家庭来说,每年就要交上千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农民甚至产生了断缴的念头,
农村合作医疗,从开始实施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农村地区来说,这是一项福利政策,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给农民最基本的保障。但是这项措施从实施开始,费用也是越交越高,很多的农民也表示吃不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地区大家都叫新农合,它是由相关部门组织,农民自愿参加,可以选择交费,也可以不选择交费,不是强制性,可以自由选择。通过集体筹资,以大病统筹的方式,对患病农民提供医疗保障,生病住院以后,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报销,缓解病人家庭的压力。
新农合是在2003年正式启动,到了20088年的时候,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每个地区交费的标准也不一样,经济发达的地区,费用相对要高一些。目前筹资是以入户为主,资金管理方面,主要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要想享受这项福利,首先农民要向定点的医疗机构垫付费用,之后再按相关的规定来报销。
第一、物价不断在上涨
以前在农村,五块钱就够一个家庭一天的生活费用,到了现在,20块钱也买到什么东西,物价不断上涨,各种东西涨价,医疗机构的各项费用也在增加,比如挂号费、检查费、药费也跟着上涨,只要是生病了,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感冒,也要花一百多块钱。看病的成本增加,相应的报销费用也在上涨,尤其是很多农村老人患老年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新农合机构的压力加大,因此只能提高交费来给资金池扩容。
第二,老年人口加剧,机构的压力增加
不可否认,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的一个社会问题,一个地区60岁的老人占了人口总数的10%,就意味着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不断扩张,养老和医疗的压力也就凸显出来。预计到2026年,国内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亿。
人口年龄转变很快,不可避免就会造成新农合消费支出增加,给医保基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是对我国医疗制度带来的挑战。因此,每一年都会根据发展情况,对新农合缴费的标准和福利进行调整,以达到老有所“医”的目标。
第三、福利提升,报销的门槛降低,比例升高
新农合从开始发展至今,福利也在不断调整,相比之前的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报销的门槛降低,而且比例也有所提高,像一些老年慢性病,也纳入了报销的范畴,即使没有住院才可以报销。而保险都有一个特点,都是自愿参加,保额越高,能报销的钱也就越多,因此为了提升福利,交的费用也在逐年上调。
第四、看病的人多了,报销的人也就多了
现在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以前农村人有个感冒、伤风啥的,都舍不去医院,要么是自己扛着,要么就是买点药随便吃吃。而现在不一样,医疗条件比以前好了,稍微有点不舒服,就会去医院让医生看。
新农合经过多次调整,更方面也更加完善,一些地方实行了大病统筹、小病理赔为主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看病的人越多,支出的压力增加,只能通过提高保费来解决。
在农村地区,新农合上涨,很多农民朋友会认为是“城乡医疗并轨”造成,但是有很多专家也辟谣了,新农合越交越高,与并轨这一措施没有什么关系,并轨是为了让农民也可以享受到城市居民医疗保障待遇,实现公共服务和资源共享,也体现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公平。虽然费用上涨了,但是补贴的力度也加大,每个人的补贴达到了550元,这个方面农民需要了解。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今年已经15年了,可以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然而对于农民交费的逐年提高,却也不得不关注,从2006年的10元每人,2007年的20元每人,2008年的30元每人到2018年的240元每人,2019年的250元每人和今年的280元每人,增长幅度的确不小,如果农村一家有5口人来计算,那今年就要交1400元,对农民来说,支出挺大压力不小,因而也有很多农民都选择了退出农村合作医疗!
然而,农村合作医疗交费逐年提高,是不是我们农民看病越来越便宜,报销的比例和范围越来越多了呢?
首先,新农合刚交费实施的前两年,农民的确是得到了大实惠,尤其门诊看病没有报销上限,只要看病花钱就能报销,报销比例是50%,而且各项检查项目也在报销之内,但是现在却发生了变化比如2019年,门诊报销上限是180元,今年是200元,也就是说门诊看病每次报销的钱数累计到200元之后,以后再看病门诊就不给报销了,还有各项检查,基本上都是自费了,不在药品报销范围之内了。当然,报销比例是有所提高了,尤其是住院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了。
其次,报销的范围可以说是扩大了,很多的慢性病也加入了报销的范围之内,只不过是更细化了,很多药品报不报销,报销比例多少越来越细,但是一些乡镇医院很多药物几乎没有,就比如一次去看病,需要青霉素,医生开了单子直接说到外面药店去买,医院没有,起先不相信,认为医生可能和药店有联系,跑到医院取药处一问真没有!当然,到外面药店买药,肯定是报销不了的!
那么,新农合交这么多钱,到底这笔钱是花到了哪里?
新农合农民交的钱其实只是一部分,国家是还需要再进行补贴的,这部分资金可以说是相当庞大的,那到底是如何运用的呢?
一来,住院报销比例和疾病范围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大病的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和农村困难户、低保户都是免费医疗的;另一方面,加大基础农村医疗的投入,尽量让农民不出村就能看病。
总之,农村合作医疗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农民别在小病扛着,大病等死,但这个逐年提高的费用,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农民来说,的确太高,是不小的压力!
说到贫困户就说到点子上了,贫困的人定为贫困户国家给予扶持,这本是天大好事,但恰恰是好多的贫困户在当地可能并不是真的贫困他们可能百分之九十都是通过各种不正当关系和手段评上的。国家的各种政策和资源都是偏向贫困户的,就拿这次医保缴费贫困户就有政策不交费和少缴费,但是反过来他们看病报销的比例可是基本全额报销的。而非贫困户就不一样了投入高收获低,就这一个例子的偏差就不一般,还有国家各种其其它资源政策比喻上学,就业,农补等等就不细说了。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那些得到各种红利的反过来还讽刺挖苦别人,这种情况其实基层的管理者都很清楚,但是就是各自有自己的利益就行了,所以长此以往,农村也没有以前那种有劲一起史有利一起享的思想了,那种纯朴平等好客的氛围已经不见了。
我是农民小小赵,我为农民代言。
农村合作医疗即新农合越交越高,由以下几方面原因。
1、看病成本越来越贵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直呼:上着班生不起一场病,有病扛着也不敢请假。感冒发烧算是最普通的病了,在以前吃几片药,或者屁股上打一针,严重的充其量打一两瓶点低就好了。现在呢,得验血,再开一堆药,普通的感冒只要进了医院没有几百块钱是不可能的,在以前几十块钱都用不了。
我如果感冒了一般情况下都是撑着,实在撑不住了,再去药店买药,每次都说买最便宜的,一盒都需要几十块钱,真心舍不得吃啊!
这仅仅是如普通感冒而已,其他的病呢,只会花的更多。
所以,随着看病成本得提高,原来缴的费用已经不足以支付报销,只能是适当提高缴纳金额!
2、疾病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在有新农合以前,许多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了新农合以后这种现象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这种现象,因为不是所有的病都能通过新农合报销。
所以,这几年有更多的重疾以及更多的药物纳入了新农合目录,而这些往往是花钱很大的:比如说癌症、白血病、进口特效药等等。
随着新农合病种以及药物覆盖范围的越来越广,在未来新农合缴费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3、看病(或者)得病人群的增加
有没有感觉,人们越来越容易生病了。以前在农村,最多是个头疼脑热的,现在呢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腰椎间盘突出等等各种病症好像一夜之间全部冒出来了,每个村都会有好几个,在以前这是不可思议的。
看病的人多了,需要报销的钱就多,那么需要缴纳的钱也就必须多,不然不够报销。
我认为以上三条为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不知道对新农合影响有多大。
无良的医院与无良的医生,小病当成大病看;或者直接造假套取国家新农合报销资金。
一些人觉着看病免费就老往医院跑,有事没事的就去检查一下或者是该出院时往往再多呆几天。
这两条对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同样加大了新农合的负担。
“呀!又涨老?”
“再涨下去,快交不起啊!”
“哎呀,家里这么好几口人,每年光交合作医疗就得花两三千”
“每年光交这么多钱,有个头疼脑热里也没见看病少花钱兰”
“光看病里发财兰,老百姓一点实惠也得不到”
......
这是最近在老百姓口中、网上帖子、留言评论等看到或者听到的最多的话了,因为又到了每年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合作医疗)的时候了,而且今年又双叒涨价了。拿河北省来说今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次上调30元,每人每年290元,马上要破300元了,老百姓直呼交不起了!为什么医疗保险缴费年年上涨呢?
首先咱们得清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每年的缴费标准是国家政府根据上一年度的医疗保险支出情况来确定的,依照的是“以支定收”的原则。
怎么理解“以支定收”呢?城乡居民医保说白了就是“一人有病万家帮”,大家一起交钱,谁有病了,看病花钱花的多了,拿出一部分钱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补助,减轻一部分的经济负担。由于生病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了范围也越来越广了近两年还增加了大病医疗保险,把咱一块凑的钱花完了,或者不够花了怎么办啊?涨价!需要重新定价,要不然怎么满足现有的报销需求呢。
再一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由居民自主缴费和财政补助两部分共同完成。其比例是1:2.也就是咱们个人缴了290,政府再补助580。咱缴费的金额涨了政府补助的钱也就得随之增加,虽然说国家补助的款项咱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实实在在的用在人们看病报销上了。有人会说了,既然政府有补助,多给老百姓补助点呗!有一点咱们一定要清楚,不管每年的标准是多少钱,既然定下了某个缴费标准必定是有依据的,物价上涨、收入水平提高等等都对缴费标准有影响。你工资还上涨呢,保费肯定也得涨,具体涨多少合适呢,这就由不得我们了。
总结:说到底,不管是缴费金额越来越高还是看病越来越贵,人们就是有再多的怨言该交的还是要交。可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真的因为大病住院了,没有医疗保险就自掏腰包吧!
呼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别再涨啦!
一、报销金额越来越高
缴费在10元、20元的时候,报销只能50%,甚至40%,随着缴费的增多,国家补贴的增大,很多地方一级医院都能达到80%以上,有的地方对贫困户额外倾斜,报销比例达90%以上。前几年有个朋友患病手术花了6万元,报了8千,他的爱人还同样的病花了8万,报了5万多。
二、报销的范围越来越大
比如,将17种抗癌药纳入低保范围,这17种抗癌药大部分支付标准都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价格,纳入医保目录之后,药品降价幅度达到近60%,我国各地大病的报销比例最低也能达到50%,有的甚至能达到70%。
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关怀广大农民的一项福利政策,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农村合作医疗越交越高,国家的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贴也就越来越多,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