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不是说华语?

2023-05-06 14:47 百科知识 fufang419

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的确包括华语,但并不是整个马来西亚,所有马来西亚人都会说华语。因为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将“马来民族至上”写入宪法的国家,其根本国家利益是服从于马来民族利益的。故而马来西亚的国语是马来语。而由于马来西亚独特的多元民族与文化的国家定位,马来西亚的人口由三大民族,即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以及土著一同构成,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也就包括了三大民族的母语,即华语和泰米尔语。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华语指的只是普通话,因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群体中推广的都是普通话教育。并且普通话也是所有华人都可以使用的母语,而非同样在马来西亚华人群体中流行的广东话、闽南语一样的地方性语言。如果我们从国内去到马来西亚,你会发现基本上商场里都会充斥着“中国话”,尤其是大型购物中心,基本上都会配置华人导购。由于马来人是穆斯林,你去到的非清真餐厅里也都会是华人食客,菜单也是汉字(基本上都是简体字)。所以到马来西亚的话,沟通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在马来西亚,如果不在国民小学,国民中学接受教育,华人也可以上纯粹华人教育系统华文独立中学接受教育,这样的学校是纯粹私立性质的,并没有接受政府的资助,这里的教学语言就是华语。马来西亚的华人主要聚居在吉隆坡、槟城、马六甲、霹雳等州,如吉兰丹州等马来传统势力较为强势的州华人的人口相对较少。


在马来西亚,华人基本上会三种语言。

因为根据马来西亚教育制度,马来语是国语,而英语是国际语言,同时华人学校自然以华语作为母语教学。

马来西亚人口有30%是华人。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坚持捍卫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与国民中学华文课程,并有华文报纸与媒体,以及华社组织的支持,华人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汉语交谈。

而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场合下,多数的华人惯用混合各种方言、英语与马来语的“罗惹式华语”。

从历史角度来讲:华人迁居马来西亚数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于福建、广东等地。于是各种方言,也随着祖先南来,且在马来西亚继续流传。

马来西亚华人仍然使用的方言,依据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闽南语、客家语、潮州话、粤语、海南话、广西粤语等等。在乡村地区,同一方言群聚居较多,会有较单一的方言。在市镇地区,虽有一到两种强势方言,但人们中多通晓各种方言,能够快速转换对答。

综上,华语在马来西亚还是非常普及的。


马来西亚是个马来人至上的国度,也是世界上唯一把马来人地位写进宪法的国家,有点像南非。

华人买房、找工作,都要先考虑到马来同胞的利益,马来同胞买房打折,上学按比例,公务员、参军都和华人无关。

正因如此,马来西亚的华人在独立时的近半人口到现在不足四分之一。但是大马华人是世界上华文教育最好的国家,传统文化教育甚至超过大陆,这还是马来西亚打压的结果。

作为马来西亚的主要民族,华语基本上是华人通用,机场、主要道路都是马来语,华语只是商铺招牌能看到。

其实,马来半岛的土著根本不是马来人,这些土著基本在东马了。吉隆坡、马六甲这些城市都是华人建立的,华人却越来越少。


马来西亚是不是说华语?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答案,因为马来西亚人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华人,但主要的族群还是本土的马来人,所以还是要稍微细说一点的。

马来西亚有多少华人?

根据马来西亚2014年的人口统计,其人口中有50%是马来人,有23%是华人,有7%是印度裔,其它人则是各种少数民族了。也就是说华人在马来西亚点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差一点。

右图为马来西亚华人比例,统计时大约占24%

不过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在过去几十年里其实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因为在1957年,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曾经占到该国人口比例的38%,但因为马来西亚在许多华人看来毕竟不是自己的国家,所以马来西亚华人的移民比例一直非常高,而且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生育率跟本土的马来人相比也偏低,所以最近这60多年来,华人在马来西亚的人口比例也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

马来西亚华人比例,越红代表华人越多)

在马来西亚,因为马来族是主体民族,所以它的国语是马来语。但在海外华人社区里,马来西亚是中华文化和语言保存的最好的地区。所以尽管处于少数民族的地位,但马来西亚华人还是基本保持了自己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传统。

马来西亚华人在首都吉隆坡表演舞狮

马来西亚的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南方的广东和福建两省,因此在传统上他们的母语都是这两省流行的几种方言,比如闽南话(在马来西亚叫福建话)、广东话、客家话和潮州话等。当然,作为马来西亚的国语,在马来西亚的每个华人也都要学习马来语。

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的华语教育在所有海外华人社区里也是做的最好的。在马来西亚,由政府主办的公立学校全部以马来语教学,但马来西亚华人为了保留自己的语言文化传统,很早开始就自发组建了无数华文小学。到2012年,马来西亚一共有1293家华文小学。在马来西亚,大约95%的华人孩子都会进入华文小学学习,华文小学的强制教学语言是汉语普通话,所以现代的马来西亚,一些年轻人的母语也从各种汉语方言渐渐变成了汉语普通话。甚至一些当地的马来族人也会因为华文小学教育质量高而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华文小学上学。

一所马来西亚华文中学

不过因为在马来西亚中学教育不承认华文中学的学历,如果在小学毕业之后继续上华文中学,就无法在马来西亚考进大学。另外马来西亚的国立中学都是免费的,而华文中学则都是收费学校,所以虽然多数马来西亚华人都会读华文小学,但去读华文中学的比例却非常低,大约只有5%左右,华文中学的数量也只有60多家。

1945年的马来西亚华人女性


马来西亚的语言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马来语、汉语和泰米尔语。这和马来西亚的人口构成有关。

马来西亚全国约有30多个民族,其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马来西亚的三大民族,这三大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0%有余。其中马来人占总人口的50.4%、华人占23.7%、印度人占7.1%。这种人口构成决定了马来西亚的语言构成。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独立的时候已经规定,政府除了设立以马来语教学的国民学校以外,同时还支持设立以汉语及泰米尔语教学的国民型学校。因为当时国家的独立是由国内三大民族马来族、华族及印度族一起合作、艰苦奋斗争取的。

从民族来说,三个民族,三个语言。马来人说马来语,印度人说印度泰米尔语,华人说普通话或广东话,也有潮州话闽南话客家话,都是中国话。

从官方与民间来说,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是马来语,全部政府机构的行政用语都是马来语。此外,英语使用比重也非常大,私立大学全部专业是全英文授课,公立大学硕士课程是全英文,部分学士课程也是全英文。因为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关系。

但是,在当地的日常商业用语中,英语和汉语是用的最多的。因为投身商业的马来人有那么点崇洋,喜欢说英语,而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大多数是经商,他们说汉语。这导致在商业领域,英语和汉语很流行。

再说一下汉语的情况。

当地华人社会则普遍上以汉语或普通话沟通,加上日常生活也用各地方言如闽南语、粤语、海南话、潮州话、福州话等。所以到了今天,马来西亚的华人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博士班都接受汉语教育,他们的课文到了中学还念文言文。所以会讲汉语其实并不稀奇,现今马来国内大概六百万的华人中,应该有九成是会说汉语的。加上他们大多住在城市地区,所以如果你去马来西亚的话,语言沟通上基本问题不大。

而且,经过多年学校教导规范汉语和汉语拼音以后,现在汉语比粤语更流行了。

总之,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是一个多元种族及多元文化的社会,所以语言的运用也是很多元。


今日在桂林阳朔旅游,六甲番人在酒店电梯里听到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在说话,口音很是亲切,于是好奇问是否福建人,其中一位老太太回答说来自马来西亚,也算福建人,又问你是哪里人,听说是广东潮州人,老太太和善一笑。

这位马来西亚老太太让六甲番人想起一些东南亚华人朋友,他们大多会说华语,虽略带口音,但与大陆同胞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其中泰国的家佳是宝岛二代,自小上中文学校,华语说得比很多南方人都要好,汉字读写也完全不成问题,而菲律宾的几位华人朋友中,有一对父女已是移民好几代,无法听懂华语,另一对叔侄则会说闽南话,侄子还能说普通话。

在菲律宾旅行时,六甲番人也曾遇见一位祖籍潮州的马来西亚中年人,其普通话说得很是流利,也基本听不出口音,当时以为其普通话是在国内学的,但回复说从未回过大陆,平时就是这样讲话的。

在东南亚华人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华语是讲得最好的,这或是受益于当地的华语教育,新加坡华人是主体,两任总理都是华人,华语是官方语言,而马来西亚华人只占其总人口21%左右,官方语言也是马来语,但由于华人之间普遍使用华语,华人社圈也有自己的华语小学、中学教育和华文媒体,所以尽管很多华人已迁居数百年,但华语都说得不错。

随着中国的崛起,很多东南亚华人也意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了,娱乐圈的那些明星自不必提,就连上文提到的菲律宾华人叔侄也是如此,他们原来并不懂普通话,只是由于经常和国内做生意,侄子才上选择中文学校。

华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没有之一,希望越来越多华人都能熟练掌握“母语”,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马来西亚华语不是官方语言,因此官方教育系统华语占比很低,对于其他族群也没有太大影响力。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说华语,马来人和印度人不怎么说。新加坡的话大部分人,包括马来人和印度人,都会说一些华语。这可能和新加坡强制族群杂居以及华语的优势地位有关。

马来西亚华人普遍也会说马来语,因为公办学校都是以马来语为教学语言。少数华人会说泰米尔语。马来华人的华语(国语)教育主要来自于华文独立中学,有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总会(简称董总)负责统一管理,并使用简体字。

马来西亚华人说的华语方言也有很多种,因为马来西亚华人来源很多,以福建、广东、海南和客家话为主,因此闽南语(当地称福建话)、潮汕话、广东话、海南话和客家话都是马来西亚华人群体常见的方言。由于华人家庭关系多样,父母可能来自不同祖籍,因此多种方言常常混合说。

所以,马来西亚华人正常情况下都会三种以上的语言:国语、马来语和英语。很多人也能说多种方言,这种多元背景确实给马来华人带来不少竞争优势。


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是马来语,实际上通用英语,华语只在当地华人中使用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有马来人(61.54%)、华人(21%)、印度裔(6.29%)三大族裔组成。

其中马来人在马来西亚法律上享有国族地位,华人和印度裔虽然在经济上占据主导,但政治地位很低。

由于曾长期被英国统治的原因,英语在马来西亚独立之初一直是该国的官方语言。但是在1969年爆发五一三事件之后,马来西亚正式将马来语列为国语,英语退居为通用语言。

目前,华语并不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但作为该国的第二大种族,拥有自己文化的华人是不可能使用马来语的,所以马政府允许使用华语和承认华语教育。

与泰国华人和菲律宾华人不同,大马华人是很少跟当地马来人通婚的。泰国和菲律宾一个是佛教国家,一个是天主教国家,华人还是比较容易融入到当地社会中的。

但马来西亚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回教国家,马来人基本都是信奉伊斯兰教,马来西亚公民甚至不允许去以色列。相较于其他宗教,伊斯兰教的礼法约束相对较多,如果跟马来人通婚,一般都会被要求皈依伊斯兰教。如此一来,华人是基本不和马来人通婚的。

在这种环境下,大马华人特别注重自身的民族独立性,而要维持一个民族的独立就必须要保持这个民族的文化,所以大马华人非常重视华语教学。

(马来西亚华人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图中是吉隆坡地区华人在欢度春节)

为了发展华文教育,1954年当地华人成立了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此时的大马华人正处于马政府的高压政策之下,华语学校得不到政府的一分拨款。

为此,“董总”在1977年开始推动独立中学复兴运动,并得到华人社会的大力支持。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在马来西亚有1200余所国民型华文小学、60所独立中学和3所华语大学,是目前除了中国和新加坡以外,汉语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国家。

(华人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得益于良好的华语教育,大马华人说的都是普通话,认得都是简体汉字,中国人跟当地华人交流是完全无障碍的。

像国人比较熟知的曹格、梁静茹、李宗伟、杨紫琼这些马来西亚明星普通话说的都不错。如果不是刻意表明身份,很多人都会以为这几个人是来自于台湾省的。


在马来西亚,说华语的基本都是当地华人,华人目前占整个马来人口的28%左右,多数是上个世纪从福建广东下南洋的华人后代,现在大部分是第三代以后了,他们的语言系统比较复杂,在家说白话(粤语)、闽南语或者福建话,别以为我糊涂,这几种的确是不同的,而且有的人可能爸爸是广东人,妈妈是福建人,所以他们会几种方言。

在马来的华人保留中华传统是非常好的,我认为整个东南亚是NO1,从教育就可见一斑,华人子弟通常是把孩子送到华校学习,在那里他们要从小学习马来语,中文和英语,所以我一直觉得马来华人会说四种以上语言,真是很厉害,他们说起话来往往马来语,英文,华语掺着说,有种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赶脚,他们的华语听上去也跟我们不同,从语调和发音上可以很容易判断是否是马来华人。

20到30岁的马来华人很多只能讲,不能读和写华语,他们之间更多的是英文和马来语交流,随着中国逐渐强大,新一代的华人小朋友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系统的中文学习上了!


马来语是国语,通用英语,汉语和泰米尔语使用广泛。

在人文学者眼中,马来人、华裔、印度裔分散在各自的圈子内,遵循各自的饮食习俗,使用各自语言,很少异族通婚。90%的华裔子弟在华人学校就读,有从小学到高中的全中文教育体系,使用简化字。70%的印度裔学泰米尔语……像亨廷顿,他把马来西亚民族文化归类为劈裂型,即各个民族相互隔绝,难以融合成一个共同的文化。有学者进而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连一个共同的文化象征都找不出来,该国能否以现有形态生存令人质疑。从这个角度看,马哈蒂尔的亚洲价值观其实是在寻找文化象征。

回乡,被学者发现并定义为马来西亚的文化象征,它是三个文化群体的共有现象,并有固定的行为模式。

2009年4月,新任总理纳吉布发出同样的理念:一个马来西亚。即不同种族人民的地位和权益是公正平等的,彼此之间能够同沾惠益,团结一致。一位时事评论人这样写道:我们要的是一个“人民的马来西亚”(而非某个政党的),它相信“人民支配权”,虽然保障一些种族的特别宪法地位,可是不会把特权不断扩大。相信民主、自由,相信国家财富应该是人民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