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教育,大家觉得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

2023-05-06 23:39 百科知识 fufang419

教育孩子最好方法就是言传身教,做为家长,平时就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多做点正能量的事,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要多读书,多学习,家风要正,家庭要和睦,孩子如果在这个好的环境下成长,长期的耳濡目染,就会有好的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不会差到哪里去,俗话说:正人先正已,家长要首先做好表率,用自己的正能量的东西潜移默化的传输给孩子,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谢邀!

教育孩子是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言传身教,从小培养孩子的养成习惯,灌输正能量观念,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奋好学,扶正孩子日后成长的方向。

学校教育主要是提升孩子学习素质,学习成绩,为孩子成长攒下足够的本钱。


题主,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夫子的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再开始读书。如今我们做人和读书同步进行,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今天就从家庭教育中,和题主探讨教育之道。

1、家长看似严厉,实则溺爱:之前带过的一个二年级孩子,单亲家庭,父亲嘴上说会严加管教孩子,可是孩子有任何诉求,父亲都会答应。家里的大人看似对孩子很严厉,实则过于宠溺,以致于孩子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不完成作业不说,在学校只要一生气,不分场合,甩头就走。

2、家长和孩子几乎没有“沟通”:很多家长很疑惑,孩子的“叛逆期”是不是提前了,为什么小学的孩子都不爱和家长交流了。其实不是孩子的叛逆期提前,而是家长和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仅仅只是照顾孩子的生活,是不够的。

3、缺乏对孩子正确的行为引导:昨天看到头条的一个新闻,一孩童拿着长杆追着一名老人狂打,老人抱头逃窜,可是孩童依旧不依不饶,周围也没人阻挠。

4、孩子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今的孩子越来越“自私”,只会考虑个人的感受,对于小学阶段,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去引导。但对中学生,逐渐脱离了父母,父母的影响力就会大大降低。

上述的四个问题,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一些错误,家长可以对照,自家孩子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

接着,针对上述问题,我给家长提出几条建议,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帮助:

这里存在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怎么注意孩子的情绪;

(2)怎么做“有效”沟通:

我是“学子成长计划”,但愿对您有所帮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谢您的阅览!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说到教育,大家觉得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按照本人的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父母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孩子。儿童有着独立的人格,应该平等地对待儿童,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父母应该在家庭中培养平等、民主的气氛,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表率,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中国有句古话:“龙生龙子,虎生豹儿”,意思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说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

二、阅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补充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父母不断学习。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要学一些关于儿童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父母只有时刻记住以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好把握孩子成长发育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才能正确地教育好孩子。

三、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其实,教育孩子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如果你找对了教育方法,那么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一。
大家设想一下,人生的快乐有多少种?人生的终极快乐分为两种:其一是爱情,这是大家年少时期都曾经历过的事情;另一种就是亲情,亲情是永恒的终极快乐。如果一个人在教育孩子上,包括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上,找不到天伦之乐,找不到亲情,那么人生就太朴素了。久而久之自己就会觉得活得没劲。活得没劲,就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把这种观念传达给孩子,孩子活得也没劲,所以孩子才不学习。
经常有许多家长抱怨说:“我都快被他逼疯了。”其实,在教育的互动中,家长和孩子的感受大抵相似。孩子也觉得快被家长逼疯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孩子的心灵世界》写到:教育孩子其实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简单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父亲能够把心摆正,能够正视孩子,他能够把孩子当人看,他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他,那个孩子自然就成长。关键是怎么把心摆正?什么叫正视?怎么传达这种观念?这是根本。

首先,我们要明白, 我们所教育的人到底是什么?

青少年既具有类的特性,同时又具有个性。我们现在的教学组织模式,是在类的形式下组织起来的。一个班级组织在一起,老师在前面讲课,针对一个群体在讲课,这是类的组织模式。而每一个学生的理解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具有自由的意志,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把学校比作工厂的话,教学就应该针对两个特点,一个是针对类的个性,我们一般性的组织课程。第二,应该针对孩子的个性,个别化辅导。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完整教育。  

第二个问题是自由意志。老师在教与学这个互动之间,每一个孩子老师想把他的理念,想把他的知识装到学生的大脑中间去,需要越过自由意志这道门。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自有意志,意志决定了他可以选择接收你的观念,也可以选择不接收你的观念。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志。如果老师的知识理念不透过孩子的自由意志,那么是没有办法把知识装进去的。所以,老师也好,家长也罢,任务就是怎么样想办法让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强迫他接受你的观点。

四、教育孩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阴影

不少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说过这样的话语,比如:不要到处乱跑,小心捡垃圾的把你骗走;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坏人。这些“大灰狼”式的话语无形中就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孩子就会认为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坏人很多,自然就产生逃避或防备的心理。  也有一些孩子听过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过一些可怕的影片,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从而使孩子胆小不自信。

2.家长保护过度

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保护过度过细,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日常生活中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接触,比如:孩子要碰一下扫把,家长就说“小心扎着你,多脏啊,快放下”;孩子想洗一下碗,家长就嚷嚷:“别动,会摔烂的”,这些种种的小细节,使孩子没有在尝试和实践中得到经验,从而变得胆小。  当孩子逐渐长大了,也还是照样保护着,正是这种保护伞导致了孩子的胆小。

3.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

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长辈一起外,就很少与同龄的小朋友交往玩耍,这样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慢慢地就使孩子怕见到陌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说话。

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尽自己的力量给孩子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给予尽可能多的机会。这一点社会做不到,学校也只能是尽力,那么最有可能给孩子助力的,还是家长们自己。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不修不行,越修越行。孩子身上有问题,家长身上找答案。

孩子就是家庭的缩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妈。真正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如果明白以上的道理,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放轻松,尊重孩子的内心和个性。在自由意志的作用下,我们可以控制孩子外在的形为,但永远无法主宰他内心的世界。那个世界是他在做主,家长和老师也许无法改变孩子,但可以通过间接的引导,通过不断的转变孩子的做事动机,最后使他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


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我认为首先是家长要身先垂范,为人师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好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其次,父母要配合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教育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民树立的人生宗旨,学校的品德教育就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教育学生的,父母平日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对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最后强调一下,还要让孩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挫折。跌倒了敢于站起来继续向前冲,才能不断向前奋斗!


我觉得应该大力加强劳动教育。

赵本山在一个小品里说过,土地是妈劳动是爹,只要撒种啥都往出结。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劳动是人的神圣天职和光荣义务。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世界,还可以更好地培养下一代的优秀品质。

让孩子养花,浇水施肥要合适,会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每天不管多忙都要管理,会使孩子养成责任感。刮风下雨都要管,会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既要管花又要学习又要做其他的事,会不断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增强统筹兼顾的计划性。劳动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遇到问题孩子会想尽办法解决,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养花很成功,孩子会享受到劳动给予的最开心的精神上的愉悦。

我们总是急于让孩子什么也不要做,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结果他厌学了,因为孩子不热爱劳动,没有培养出责任感注意力意志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可以自然而然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心理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健全。即使孩子学习成绩不那么好,未来至少他不会成为啃老族。


就四个字:言传身教!

如果要加一条那就是:随时消除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家长最大的优势是和孩子朝夕相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农村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教育下说普通话,孩子已然说的不错,但是放到爷爷奶奶家、放到村里面一段时间,孩子无师自通就开始说方言。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正确的三观教育。孩子从小要知道是非对错,知道做错了会受到惩罚。拥有了符合这个社会的三观,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就不会走岔道。

第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动坐卧走,吃喝拉撒睡,知道举止言行要得体,讲究礼仪,懂得谦让,以直报怨,不惹事,不怕事,阳光成长!

第三,训练良好的思维习惯。诸如联想、质疑、逻辑推理、逆向、类比、归纳、创新,让孩子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善于推理、勇于创新。

当然,适当的劳动技能教育、基本审美教育也需要加以关注!


最好的教育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因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思维习惯,就是人类优先使用大脑的习惯,这和人类优先使用躯体的习惯一样,就像左撇子天生左手更具优势。思维习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左脑的A型人和B型人理性,教育他们要从事实出发,注意道理,A型人注重结果,对于他们可以更多用目标引导,B型人注重过程,对于他们可以给予更多的细节指导;右脑的C型人和D型人感性,教育他们要从感受出发,多理解,多共情,C型人温暖体贴,对于他们要多陪伴,多关爱,D型人活泼灵动,对于他们要多信任,多鼓励。想了解更多思维类型特点,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其中置顶的文章“读懂孩子,找到属于他的起跑线”中有更直观的案例,便于你了解自己和孩子的类型。


言传身教,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尊重 鼓励孩子。


谢谢你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把一直以来想说的话说出来。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下面几个方法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一,家长做好自己,给孩子做榜样。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你是改原件,还是改复印件?有些家长自己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天天抱着手机刷抖音笑得抽筋,却不让孩子放下手机别玩游戏;自己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读名著;自己脏话连篇撒泼耍赖,却要求孩子懂礼貌守规矩。这些做法都是缘木求鱼,不可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家长做好了才有资格教育孩子,如果家长做不对做不好,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

二,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有的家长考好了就给孩子奖励,考得不好就冷言冷语,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做不好,父母就不爱自己了,因此当孩子做了错事儿,或者有了问题,就不愿意跟家长说。报喜不报忧,会错失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机会,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出现大问题。

三,加强学习,和孩子一同成长。社会在不断的变化,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如果家长不学习,还在用父母管教自己的方式来管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跟不上形势,一定会落伍,孩子不会服气,也会看不起父母,教育孩子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不要强迫孩子,要给他多种选择。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家长常常用自己过强的控制欲,强迫孩子做事情,孩子小的时候心里有怨言,但是却没有能力反抗,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出现明显的逆反。应该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给孩子多种选择,平时要跟孩子平等的交流,把他当成大人来看待。孩子受到了尊重,自然就会越变越好。

五,多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产生价值感。有些家长是好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完美,于是在孩子身上找缺点,希望通过改正缺点的方式来促进孩子的成长,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很没用。没有价值感就不会有努力学习,努力做一个好人的动力。虽然人无完人,孩子总会犯错误,但是家长应该在错误中首先发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再进行教育,孩子就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处事能力和学习态度会渐渐有很大的改变。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个特别特别大的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孩子不可能完美,就像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不完美一样,如果能够包容接纳孩子的缺点,少挑剔多表扬,教育孩子也许会更容易些。

个人见解,希望能够帮到你。